亚麻为亚麻科亚麻属草本韧皮纤维作物。亚麻属有100多个种,有一年生和多年生,但多数多年生是野生种,分布在热带和温带。我国青海高原、河北、云南、黑龙江、西藏等省(区)均有多年生野生种的分布。亚麻属中栽培的有15个种,栽培最广的是普通亚麻。
1、轮作
因地制宜实行合理的轮作,是获得亚麻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也能为后作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保证后作稳产高产。不同的前作对亚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很大影响,据调查,以大豆、玉米茬最好,其次是小麦茬。高粱和谷子茬的亚麻产量最低。
亚麻不宜连作,重茬、迎茬(隔一年)易发生苗期病害,死苗减产。同时一块地上连续种同一种作物,土壤肥力减退,也需要靠轮作恢复。亚麻与其他作物轮作,不仅能减轻苗期病害,对亚麻生长有利,而且由于亚麻生育期短,春种夏收,可伏翻整地,既能消灭杂草,又能有较长时间恢复肥力,还可充分接收夏秋雨水,从而为后作创造肥力高、水分足、杂草少的土壤环境条件。亚麻的轮作方式主要有:玉米—亚麻—大豆—高粱或谷子;大豆—亚麻—玉米—高粱—谷子;玉米—亚麻—甜菜—大豆—小麦;小麦—亚麻—玉米—大豆—甜菜;谷子—亚麻—玉米—小麦或大豆—高粱;谷子—亚麻—甜菜—小麦—大豆。
2、选地与整地
2.1选地。亚麻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排灌良好、没有杂草的微酸性土壤。因此,种植亚麻应选择地势平坦的平川地、排水良好的二洼地和黑油碱地;不宜选黄土岗地和山坡地。在东北亚麻产区春季干旱多风,跑风地种亚麻易遭风害,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所以不宜选跑风地种亚麻。土质粘重和排水不良的涝洼地,土壤含水量多,通透性差,春季地温回升慢,地温低,种亚麻出苗缓慢,同期播种,比壤土和排水良好的地块晚出苗3—5天,易感染苗期病害,出苗后也不发苗,麻苗“发锈”,麻茎长不起来。遇伏雨后,又因徒长而贪青倒伏,造成减产。而沙土地保水、保肥力差,肥力低又怕旱,也不宜种植亚麻。
2.2整地。我国纤维用亚麻主要产区为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气候特点是冬季降水少,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8倍,十春九旱,且多大风天气。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春季土壤水分状况就成为亚麻出全苗、保全苗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在秋季和春季就应采取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达到秋雨春用,保蓄土壤水分,给亚麻出苗和前期生长备足底墒;其次,整地可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给亚麻创造顺利出土的苗床;第三,由于亚麻生育期间不用铲趟,几乎全部的土壤耕作均在播前进行,所以,亚麻整地就显得尤为重要。适时翻耕可消灭杂草和病虫害,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中的水、热、气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亚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为亚麻高产打下基础。
在春季耙茬整地时,还要耙匀、耙细,切勿留垄沟、垄台,以免垄台湿先出苗,垄沟夹有干土不易出苗,造成出苗不齐不全。要求地面平整,使种子入土深浅一致,出苗齐整。在春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镇压能提高整地质量,保住土壤墒情,有利出苗。播后镇压,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缩短出苗天数、减少幼苗发芽出土过程中罹病的机会,从而减轻苗期病害对幼苗的危害,提高田间保苗率。
亚麻播种覆土深度
3、施肥
亚麻生育期间要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氮、磷、钾三要素和钙、锰、锌、铜、硼等多种微量营养元素。据试验研究,每生产1t原茎需从土壤中吸收
3.1亚麻需肥特点。亚麻在生育前期,即枞形期吸收氮素最多,快速生长期和开花期吸收量递减,到工艺成熟期又略有增加。氮素营养可促进亚麻茎叶的旺盛生长,对提高亚麻原茎产量有良好作用。但过多地施用氮肥,没有磷、钾配合,会使亚麻植株地上部迅速生长,生育期延长,引起贪青和倒伏。
亚麻生育各个阶段吸收磷素量,从枞形期到开花期是逐渐增加的,以开花期最多,占整个生育期的31.6%。工艺成熟期吸收量虽低于开花期,但仍高于枞形期和快速生长期。亚麻生育后期(开花到工艺成熟期)吸收磷素增多,对促进纤维发育和种子成熟、提高亚麻种子产量、纤维产量、出麻率等起重要作用。
亚麻是需钾肥较多的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钾的吸收量均较高,但以开花期吸收量最高,其次是快速生长期。因此,生育期各阶段如缺钾,都会影响亚麻的正常生育,从而导致亚麻产量和品质的降低。此外,施钾还能明显地提高亚麻的抗倒能力。
3.2亚麻施肥技术。东北亚麻产区的施肥原则是有机肥和化肥结合,基肥和种肥结合,化肥中氮、磷、钾肥结合施用。一般不追肥,特别是不追施氮肥,否则因雨季来临,引起亚麻贪青倒伏,降低亚麻产量和纤维品质。
施用的有机肥应充分腐熟细碎、扬施均匀。春整地施肥时要求随扬粪、随耙压,浅耙10—
4、机械播种
4.1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为了适时播好种,必须做好播前的准备工作。播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精选种子、种子处理和播种工具的准备。
亚麻种子发芽出苗所需要的土壤含水量应在20%以上,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只要温度适宜,土壤不过湿或渍水、通气良好,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播种后7—9天即可出全苗。因此播种期的确定还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我国纤维用亚麻产区的适播期为:吉林麻区4月中旬至下旬;黑龙江南部和东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北部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
亚麻机械条播是一般用谷物播种施肥机,行距
除了用上述大型播种机条播外,还可用小型谷物播种机一次播10行、播幅
重复播应注意以下几点:整地质量要求高。如整地质量差,地面不平整,坷垃多,就会影响播种质量。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增加保苗株数,加大密度;同时必须选择肥力较高的地块和残肥多的前茬,并在当年施足基肥和种肥。要求作业人员技术操作熟练,防止播种时行间并条或重行,影响重复播的增产效果。
不论采用哪种播种方法,其播种深度都要适宜。亚麻播种深度以2—
在土壤水分充足或土质粘重的地块,可在播后1—2天镇压一次,反之,土壤含水量少,气候干旱,播后应立即镇压,最好是播种机后直接带镇压器,随播随压。
5、田间管理
5.1亚麻的化学除草。亚麻田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对亚麻危害很大。在亚麻枞形期的蹲苗阶段(20—30天),杂草长得较快,如不及时清除,易造成杂草欺苗,使亚麻生长受到抑制而影响产量和品质。许多杂草又是亚麻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助长病虫害的发生。此外杂草多,还会给收获保管带来困难。因此清除杂草是亚麻栽培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对化学除草剂应用、发展较快。据试验表明,亚麻播种后,出苗前施用的药剂种类有:都尔乳油、二甲四氯、精喹禾灵、油草双克、拿扑净等,只要使用适当,其除草效果均好。
5.2亚麻灌水。纤用亚麻主产区的黑龙江和吉林年降水量常分布不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十春九旱。多数年份不能满足亚麻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因此在干旱年份或雨水分布不匀的干旱时期,及时合理灌水,对提高亚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作用。根据亚麻的需水特点,在快速生长期应灌水1—2次。
5.3防止亚麻倒伏。亚麻茎杆细小,加之密度大,易形成倒伏。在施用氮肥过多或前作留有大量残肥以及生长后期遇暴风雨,也容易引起倒伏。麻茎倒伏后易霉烂,大大降低原茎、纤维和种子的产量和品质,也增加收获、晾晒和保管上的困难。所以栽培亚麻要注意选用抗倒伏的品种。亚麻在茎高35—
6、防治病虫害
6.1亚麻炭疽病。亚麻炭疽病为我国亚麻产区主要病害。东北麻区常年发病率30%—40%;死苗为10%左右,发病严重的地块,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病害症状:亚麻从苗期到成熟期,植株各部分均可感染被害,一般以苗期发病较重。幼苗出土前后不久即可开始发病,在胚轴上有锈色或黄色的长条形病斑。在幼苗子叶上常形成边缘明显而下陷的半圆形病斑,茎上有褐色稍凹陷的病斑。蒴果被害形成褐色圆形病斑,菌丝侵入内部,可侵入种子,使种子发芽率降低,受害较重的种子萌发后往往幼苗未出土即感病死亡。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轮作期一般不少于6—7年;搞好土地平整和田间卫生,合理施肥;药剂防治,播种前用种子用量0.3%的炭疽福美拌种,防效达80%以上。
6.2亚麻枯萎病。该病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甘肃、宁夏、新疆、四川等省(区)。苗期前期发病,成片或全田麻株萎蔫,下垂变褐,整个麻田似火烧;发病后期,多点片发生,罹病植株矮小。
病害症状:幼苗感病,茎呈灰褐或棕褐色,缢缩凋萎、倒伏死亡。成株发病时,顶梢萎垂,植株初呈黄绿色后变褐色,茎杆干枯而死,但茎仍直立不倒伏,在潮湿天气,茎基部有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病株茎基部的根系腐烂,易从土中拔出。
防治方法:实行5年以上轮作,严禁重茬、迎茬;药剂拌种;选用抗病品种和在无病田采用。
6.3亚麻立枯病。亚麻立枯病为全国各麻区的主要苗期病害之一,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常年发病率30%左右,死苗严重时造成田间缺苗。
病害症状:幼苗出土不久,罹病植株的幼茎基部呈黄至黄褐色条状斑痕,病斑上下蔓延,明显缢缩。后顶梢萎垂,逐渐枯死。罹病轻者可恢复,此病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防治方法:参照亚麻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此外,亚麻病害还有亚麻锈病、亚麻白粉病等,在此从略。
6.4亚麻菟丝子。菟丝子又叫黄丝藤、黄丝子、菟须、菟山丝、老雅丝、黄缠、无根草等。属于旋花科菟丝子属。为一年生寄生性蔓性植物,茎丝状,直径1
防治方法:在菟丝子发生严重的地块,与高粱、玉米、谷子等作物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从亚麻种子内彻底清除菟丝子种子;加强田间管理,苗期及时除草,发现菟丝子即时拔除销毁,以防扩展蔓延。
6.5草地螟。草地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为黑龙江、吉林等省亚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咬食亚麻叶片,大发生时将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茎杆,使亚麻减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当卵基本孵化时为喷药的适宜时期。集中人力、药械,争取3—5小时内将草地螟的幼虫发生地块喷药一次。杀虫剂有:溴氰菊脂2500倍液、除虫菊脂乳油2000—4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杀虫效果均好。清除田间杂草。成虫产卵盛期时,是清除田间杂草关键时期,拔出杂草装入麻袋带走,这是防治该虫的重要措施。灯光诱捕成虫。当草地螟成虫发生盛期时,应用黑光灯或白光灯诱捕成虫。
6.6甘蓝夜蛾。甘蓝夜蛾又称甘蓝夜盗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为东北亚麻生长中后期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咬食亚麻叶片,大发生时,可将叶片和嫩茎全部吃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7—
防治方法:幼虫发生前期,要经常到田间调查虫情,发现大部分幼虫已发育到2—3龄,田间卵块已基本上孵化时,为喷药有利时机,用以下一种药剂,杀虫效果都在85%以上:2.5%溴氰菊脂乳油4000—5000倍液;20%除虫菊脂乳油3000—5000倍液;20%杀灭菊脂乳油3000—5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上述四种药剂,田间喷雾,公顷用药液900—
6.7粘虫。粘虫又叫夜盗虫、五色虫、花花虫等,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为东北麻区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咬食亚麻叶片,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嫩茎和花蕾吃光,只剩光杆。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
防治方法:加强预测预报工作,在幼虫三龄以前进行施药;喷粉:25%敌百虫粉剂、5%马拉松粉剂、5%杀虫畏、2%杀螟腈;喷雾:50%—7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90%以上敌百虫原粉1000—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700—800倍液、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等。每公顷喷药液900—
6.8地老虎。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俗名土蚕、地蚕、切根虫等。我国亚麻产区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白边地老虎三种为害较重。形态特征: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
防治方法:灯光诱杀成虫;幼虫发生期喷撒5%西维因粉剂,每公顷2.25—
7、亚麻的收获
7.1收获时期。亚麻纤维及收获期对纤维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收获过早,纤维柔软细长,但出麻率低、纤维强力差、麻茎水分多,不便保管;收获过晚,麻茎干枯,纤维粗硬脆弱,分裂度低。试验表明,亚麻黄熟初期和黄熟期收获,出麻率高、品质好。
亚麻工业成熟期的特征是:麻田里亚麻1/3的蒴果变黄褐色、麻茎下部1/3变浅黄色,麻茎下部有1/3的叶片脱落。其中1/3蒴果变黄褐色是主要特征。麻农的经验是:“远看麻田呈卵黄,近看麻田现清膛,麻桃三沟黄一沟,正是拔麻好时候”。
7.2收获方法。东北亚麻收获季节恰逢雨季,又是麦收时节,农活较忙,必须恰当安排好农活,做到适时收获。当亚麻达到工艺成熟期时,就要不失时机地集中劳力抢晴天在1—2天内收光。亚麻收获前要做到三看三定:一看麻田成熟度,定拔麻时间;二看麻田面积大小,定安排劳力;三看麻田亚麻整齐度,定是否分级拔麻,如果一块地里麻茎生长高矮一个等级,就要分级拔麻。收获时要做到:“三净一齐”:即拔净地里麻,挑净麻里草,摔净根上土,墩齐麻根。要在露水干后拔麻。捆麻要用毛麻作绳,以减少好麻茎的损失。拔下的麻茎要捆成拳头大小的麻把,并捆在麻茎根部上端约
7.3晾晒保管。亚麻收获后,应及时晾晒保管,防止霉烂损失。
7.4脱粒。亚麻收种用人工在木板或木方上摔打脱粒,不要在石头磙子上摔籽,以免把麻茎摔劈与折断。脱粒时要求摔净麻籽,用双手握紧根部摔打,防止麻茎脱手,增加乱麻,造成损失。脱完粒的麻茎,可分级打成30—
亚麻种子外面有一层胶质,遭雨易粘胶成团而霉烂,以致丧失发芽能力。故在脱粒时要随摔随扬,干燥后入库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