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沅江市   来源:中国农耕文化   发布时间:2009-12-30   Tag:   点击:
中国麻文化

 

中国是苎麻[Ramie]、大麻[Hemp]和青麻(茼麻)的原产地。苎麻、青麻居世界的第一位;大麻居世界第二位;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的黄麻、红麻居世界第三位;亚麻居第四位。其他如龙舌兰麻、蕉麻、风梨麻也占一定的比重。另外,还有极其丰富的野生麻类纤维资源,截止1988年,据当代中国的农作物业一书的统计,已经发现的野生麻类有400余种。

中华大地可称为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中尤以苎麻文化一枝独秀不仅为中华农业文化增添了光彩,同时也为人类衣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现就以苎麻为代表的麻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远景阐述如下。

一、东门之池  可以沤丝                

1958年浙江吴兴县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苎麻纺织成的平纹细布和两股三股拧成的绳索,距今约4700多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精细苎麻布,相当于现代的麻绸,说明在2100多年前,当时的麻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苎麻古代称纟宁   。最早的文献记载,见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纟宁        的诗句。春秋左传晏子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宁衣焉。吴地贵缟,郑地贵纟宁   宁衣指贡品或礼品,为南方所产,名贵之物。

秦汉间演就成字。东汉张平之南部赋其原野则有桑、茶、麻、苎、菽、麦、稷、黍,苎与麻已有了类别。

公元3世纪三国()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解释说:苎亦麻也。每苁几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出,不岁种也。荆扬之间,一岁三收,今官园种之,岁再割,割便生。剥之以铁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脱。但得其里韧如筋者,谓之徽纟宁    ,今南嗣纟宁    布,皆用此麻。对苎麻的形态特征、种植分布、剥制加工及用途作了描述。

梁代吴钧诗里有麻生满城头,麻叶落成沟,麻茎左右批,沟水东西流,描写了当时种麻的繁盛景象。又社村鹤诗·蚕妇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诗句,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穷苦劳动群众生活之贫困,即使养蚕者也穿不起丝绸,只能穿麻布衣服。

古代苎麻的分布主要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也有它的踪迹尚书等记载。在南方,南朝时曾作过推广发展,唐宋五道三十九州,一百八十九县种苎麻新唐书·地理志。苎麻栽培技术,在古农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南宁陈敷农书若能勤粪治,一岁三收之。元朝农桑辑要农桑搡撮要里对苎麻冬季培育管理、繁殖方法作了介绍。至十月即将割过根楂,用驴、马粪盖一尺,不致冻死,至二月初,耙去粪,令苗出,以岁岁如此第三年根科交结绸密,不移惭不旺。古人对苎麻的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作了评述;种子繁殖可以扩大推广面,但费工而收割晚,分根繁殖,省工收割早,但难致远。分根、分株、压条等繁殖方法易速成效,月月可栽

收获时期在土农必用中有三句农谚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根旁生芽五分,根赤收割。当时三季麻收割时则与现今的收割期大体上是一致的。收割二具,王桢农书中对工具图样,文字说明,操作方法一一作了介绍。

清朝黄厚裕著的种苎麻法共撰写了二十九则,系统介绍了一整套苎麻栽培技术。

从我国出土文物和古书记载,可见我国苎麻栽培历史之悠久,栽培技术之丰富。这些宝贵的经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我国苎麻较早传到朝鲜至日本,日本称为南京草1733年引到荷兰,1810年引到英国,1836年引到法国,1850年引到德国,1855年引到美国,1860年引到比利时,1820年传入巴西。欧美各国称苎麻为中国草18世纪外国才开始栽培苎麻,可见比中国至少晚4000多年。

2-2  江西贵溪龙虎山春秋战国出土麻布

时代

品名

织物

组织

经纬密度

经纬细度

拈向

经结

/mm

纬结

mm

经线

纬线

Z

S

1

春秋

土黄苎布

平纹

14

12

0.60.8

0.60.9

Z

纬无拈

2

春秋

黄褐麻布

平纹

12

8

0.81.2

0.71.4

Z

纬无拈

3

战国

深棕苎布

平纹

8

1214

0.4—0.5

0.60.8

Z

纬无拈

4

战国

浅棕麻布

平纹

10

14(双根)

0.30.4

0.40.5

Z

纬无拈

注:上海纺织科学学院纺织史组测定,1980115

从近期我国各地出土的不少麻布来看(2-3),出土于古代中原地区的商周麻布比较粗糙,经纬纱宽度较粗,织物密度较稀,一般8~12。到了春秋战国,纺织技术得到了相应提高,经纬纱较密,织物密度比较高,麻布升数也从8~12,发展到15。江西跺溪崖墓、长沙楚墓、福建崇安船棺出土的苎麻达到15~17.5,相当于今天的苎麻细布。15以上的麻布叫缌布,缌布与丝帛同义,它的精细度犹如丝绸。

二、纤维王国之骄子

苎麻纤维是麻类纤维中最优良的纤维,它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自古以来苎麻就是中国人民的衣著原料。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苎麻织布做衣,它远比棉为早。古时麻布精粗用布幅经纱多少表示,2.2(50厘米)布幅内80根经纱为一升布。在周代服饰有严格的等级,7~8布为奴隶穿用,10~14布为一般平民穿用,15布以上叫缌布,绸布与丝帛同义。30缌布(相当现今的高级府绸)规定只供应给天子、贵族做衣帽,30缌布编织成帽,上涂黑漆麻冕是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也是现今常把乌纱帽比喻官衔的由来。

因此,苎麻生产被历代统治阶段所重视,鼓励百姓种麻。公元前5~3世纪管仲管子·牧民第一养桑麻,育六畜,民则富,把麻列为种植业项目,作为富民之道。南北朝宋书凡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殖,蚕桑麻纟宁               ,各尽其方玄宗幸巴蜀。郑喷使剑南,请于江陵税监,麻以资国,官置吏督之。明太祖时曾下令农民栽桑麻、棉花,不如令者要罚,这充分说明麻类生产占有相当重要的经济地位。

2-3商周秦汉时出土麻布织物比较

    项目

 

出土地点

年代

原料

织物

组织

经纬宽度

(m·m)

织物密度

(/cm)

拈向

约合

升数

河北慕城商址

商代中期

大麻

平纹

0.8

0.14

14-20

6-10

S

812

北京平谷商址

商代晚期

大麻

平纹

0.5

0.8

14

12

S

8.7

北京平谷商址

商代晚期

大麻

平纹

0.8

0.8

10

11

S

6.2

北京平谷商址

商代晚期

大麻

平纹

0.7

0.8

14

10

S

8

江苏六合周墓

东周

苎麻

平纹

0.4-0.6

0.5

24

20

Z

12

陕西宝鸡周墓

西周

平纹

0.4-0.6

0.5

20

12

S

12.5

江西贵溪崖墓

春秋-战国

苎麻

平纹

0.80.9

0.9

14

12

Z

15.0

陕西咸阳秦宫

秦代

大麻

平纹

0.8

1.0

8

10

 

5

湖南长沙楚墓

战国

苎麻

平纹

0.3

0.45

28

24

S

17.5

福建崇安船棺1

战国

大麻

平级

0.45

0.45

20

15

S

12.5

福建崇安船棺2

战国

苎麻

平纹

0.4

0.45

20

15

Z

12.5

福建崇安船棺3

战国

苎麻

平纹

0.3

0.45

25

15.5

Z

15.6

江西贵溪鱼塘乡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群中发掘的麻布,是当前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苎麻印花布。据中国纺织科学院测定,经纬纱线较细,织物密度也较高,达到15.5,叫做缌布,其精细程度犹如丝绸。说明江西在二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居住在武夷山地区的古越族先民,就从事苎麻耕种,并用手工织成可以同目前我国生产出口的大路苎麻布36mm×36mm漂白细布媲美。到了唐代中叶江西夏布就作为一种贡品进贡朝庭,至明代进入全盛时期。明代,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苎麻夏布业发展缓慢,但夏布的商品化刺激了苎麻业的发展。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的武力掠夺和经济侵略,摧毁了江西的夏布生产。新中国成立后,苎麻生产逐年发展,1958年全国苎麻种植面积达8.93万公顷。总产量达6.02万吨,比1949年的1.93万吨增长2.12倍。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湖南、江西、四川等省。据1998年的统计资料表明。

全国的苎麻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90%。位居全国榜首的湖南省,苎麻总产量占全国的80%,而湖南的沅江市苎麻常年总产量又占湖南的40%

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腹地的沅江市,早在公元522(南北朝时期梁普通三年),沅江原名药山县时,就成为了中国苎麻文化的中心。据沅江县志记载:药山苎麻已具规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始称沅江。到唐、宋时期,我国与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通商时,还有无沅麻不成庄的记载——即在我国与外国的货物交换中,对方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沅江苎麻才能达成协议。从北宋乾德年间起,沅江就成为了举世闻名的苎麻之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其常年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沅江苎麻逐年发展,1965年以后的10多年间,年均种植面积在2000公顷左右,总产在2500吨左右。改革开放后,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苎麻生产迅速发展:1982年沅江种麻4153公顷,总产4950吨,占全省苎麻总产量的46%1986年扩展到15333公顷,总产27500吨,产值3.5亿元,占沅江农业总产值的50%[摘自《三湘之最》,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其实,沅江生产总量最多的年份是1987年,种植面积为24453公顷,总产达5万多吨,占全国苎麻总产量的26%,占全世界当年苎麻总产量的17%,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产麻大县。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区)698个县()上千个考察学习团体。据沅江县经济作物站统计,他们印发赠送给参观者的《苎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资料》有23000份。翌年,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由省长熊清泉同志陪同,专程来沅江视察了苎麻生产和销售情况。上世纪90年代初苎麻生产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而下滑,199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专程来兰麻之乡视察工作时,还同湖南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克英、沅江市委书记陈恒强及有关科技人员一起,分析了苎麻滑坡的原因,研究了如何进一步提高苎麻品种质量和加工印染质量的对策。

加入WTO之后,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市场和价格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唯有苎麻及其织品价格坚挺,形势喜人。为把握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作为苎麻之乡的沅江市敢为人先,为振兴中华苎麻文化,决心三年迈出三大步,由沅江市财政和麻业协会投资2500万元,建设好单纤维支数在1800支以上的优质麻基地16670公顷,年产可加工成各种高档麻制品的原麻5万吨。据国家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管检验测试中心对沅江送检的原麻的检测数据,湘苎2单纤维平均支数为2005支,强度为43.34CN湘苎32450支,强度为32.72CN,完全可为我国麻纺织品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提供优质原料保障。

三、中国麻文化的优势与机遇

苎麻是我国的传统特产,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占支配地位。在4700多年的苎麻文化历史中,湖南沅江的沅麻,同丝绸、瓷器一样,是最早与外国通商交换的货物之一。2003年,沅江市农业局的几位科技人员在中国麻类研究所主办的《中国麻业》上发表了《试论加快苎麻产业化发展战略》的论文,论述了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我国发展苎麻产业化的八个方面的优势,以及所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指出要准备迎接来自日本、韩国、巴西、马来西亚等国的挑战。该文对中国的麻业发展都有参考和启示作用。据我们研究分析认为,苎麻虽是我国的传统特产,但同样要依据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变化来确定发展思路:要坚持以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加工成本、多创名牌、不断提高附加值为总体目标,实施四管齐下的发展战略。

一是系统发展战略

建议以湖南为中心,全国苎麻产业联成一盘棋。以湖南的华升集团、株麻、洞麻、益麻等纺织企业为骨架,与浙江诸暨的绉布纺织企业、广西邕州的练布、桂林的苎布’’以及江西宜黄的夏布,四川荣昌的夏布等麻纺、印染企业联合分工,扬长避短,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要像沅江一样,形成龙头企业+科研(推广)单位+麻农协会(基地)的产业化格局,实行农工科贸一体化经营,共商产业化提升之路。要以科技创新为前提,搞好专业分工,调整规模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经济集中度,尽可能降低生产加工成本和减少污染,以增强整体的发展势力。

二是坚持市场抢占战略

加入WTO虽然给苎麻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主动给我们让出一点市场空间,而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争取。因此,我们要通过产业思维创新和经营理念创新,尽快推进产业化。今后决不能再出口原麻,就是精干麻、麻条、坯布等初级产品也要尽量减少出口,代之以高档服装、高档布及各种装饰布,以高质量的产品抢占世界市场制高点。我们不能摆苎麻文化发祥地的老架子,要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新工艺,然后从两方面着手,同时拓展国外与国内两个市场。一方面在巩固美洲市场的同时向各洲各国拓展——譬如可由我们提供优质面料,联合生产法国的赛尔特西服、‘‘’蓝统牌时装,与英国人联合生产鳄鱼牌休闲服,还有美国著名的米老鼠唐老鸭童装等,以扩大中国苎麻织品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大力研究开发国内的各种专业服装,如经国务院批准统一着装的各种制服,海上作业人员的工作服,文艺演出人员的连衣裙等,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三是实施科技强麻战略

我国有雄厚的苎麻科技力量,具有强劲的麻文化创新能力。1959年,农业部在湖南沅江成立了中国麻类研究所,各主产麻的省、自治区也迅速建立了麻类作物专业的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的李宗道教授(博士导师),从事苎麻教学、科研五十多年,公开出版著作23种,发表论文140余篇,获10多项科技成果,培养了20多位硕士研究生和18名博士研究生。据湖南省农业厅统计,湖南的麻类科技人员就有439人,其中副研究员以上的高层次麻研和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就有107人;沅江作为一个县级市,就有麻类科技人员38人,其中有推广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6人。雄厚的科技力量,可为我国麻文化的持久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四是打好三个突破战

1.苎麻育种要有新突破。建议从2003年国务院对农业新增的180亿元投资中,划出小部分,由中麻所牵头,组织攻关,利用生物技术,尽快选育出纤细柔软、均匀、弹力强、着色性能好的新苎麻品种,继而研究开发彩色麻新品种。

2.基层领导及广大麻农,都要像沅江一样,突破小生产者观念。以县为单位组建麻业协会或称麻农协会,各主产乡建好麻农分会,这样既可落实一乡一品的区域化种植计划,提高优质麻基地的配套建设标准,又有利于新技术、新成果的迅速推广,实现优质高产,从而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者的矛盾。

3.纺织业要突破现状,要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步伐。在不断提高麻纺织品品位的同时,要研制并推出新的精品和知名品牌。我国是世界麻纺大国,据中国苎麻专业委员会统计,至2001年底,全国已有大中型苎麻纺织企业32家。其加工规模及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湖南是全国的麻纺大省,共有各类麻纺企业28家,其中大型长纺企业就有8家,可以舞好苎麻产业化的龙头。湖南有苎麻长纺锭8.02万锭,占全国的20.6万锭的38.9%;短麻纺锭4.776万锭,占全国的21.7%;有苎麻织机2285台,占全国的35.2%2001年湖南共生产纯苎麻纱线6160吨,占全国的29.3%;生产纯麻布1800万米,占全国的32.5%;生产麻棉混纺交织布975万米,占全国的22.3%;麻织品销售收入为6.3亿元,只占全国的19.1%。湖南和全国一样,只有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才能尽快实现传统麻文化向现代先进文化的转变。当前亟待解决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点推广生物脱胶技术,以减少污染和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对牵切纺纱新技术及装备进行开发应用,以减少麻粒和短绒,提高麻纱的质量和制成率;三是要运用现代纺织技术及绿色染整技术,解决麻纺布刺痒、褶皱及染色难的问题,为丰富和发展人类的服饰文化作出新的贡献。有诗为颂:

或为锦帛或为衣,砍刮搓揉志不移。

中外古今称宝草,三年献出九身皮。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