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国内外及湖南苎麻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特点:(1)原料价格暴涨(5元/市斤上升至8-9元/市斤);(2)麻农植麻积极性不高(自发种植苎麻的麻农很少);(3)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等主产区的山坡地,新扩麻以企业或麻农协会规模化种植为主;(4)主要靠传统手工剥麻收获,部分采用动力剥麻机剥麻,麻杆砍倒机械日益成熟但应用少;(5)苎麻鲜饲及青贮配套技术与机械日益成熟,有一定应用前景但饲用效益有待提高;(6)麻纺脱胶企业环保压力大,部分企业转产转向,用麻量显著减少(如使用其他麻类)。
产业表现:(1)原料价格急剧上涨:2016年年中苎麻原料价格不到10000元/吨,2017年年初涨至12000元/吨,年底18000-19000元/吨,目前仍呈上涨趋势;(2)种植面积降至历史最低:据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苎麻专业委员会统计,2016-2017年实际收获苎麻面积约8~10万亩,原麻总产量1.2~1.5万吨,而麻纺企业需求4万多吨,缺口达60%以上。目前湖南苎麻种植面积约1万多亩,麻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原麻短缺问题;(3)湖南苎麻种植面积较少但相对集中:汉寿的鑫达麻纺企业2017年种植3000多亩,益鑫泰麻床垫公司100多亩,多家养殖企业种植饲用苎麻1000多亩,麻类科研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长沙、沅江等地)、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等种植苎麻低于1000亩,其他零星分布于张家界等丘陵区、沅江等传统产区。
产业瓶颈:(1)苎麻收剥机械化、规模化程度低,种植成本高;(2)脱胶污染处理成本高,脱胶企业环保压力大;(3)苎麻及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综合效益较差;(4)麻纺新产品、特色产品偏少,国内外市场有待开拓。
二、苎麻种植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苎麻种植成本分析。从下表的种植成本可以看出:(1)按12000元/吨的原麻即6元/斤计算,麻农种植苎麻都是亏本的,种植3年后亏本1930-4920元/亩;原麻价格达到16000元/吨即8元/斤时(下表红色数字),第2年即有1000元/亩左右的赢利,应是麻农可接受的最低价格。(2)嫩梢扦插苗移栽比种子苗移栽成本多约850元/亩。(3)手工剥麻(刮麻器)人工成本约为机剥麻(目前常用的反拉式小型剥麻机)人工成本的2倍左右。(4)新栽苎麻前2年的纤维产量相对较低,而投入成本又较多,而原麻价格的波动对麻农植麻产生重大影响。(5)手工剥麻及其他人工费占总成本的60-65%,机剥后变为55%左右,说明目前的反拉式小型剥麻机能够降低一定人工成本但效果有限。
备注:(1)租地费800元/亩;(2)种苗费(元/亩):种子育苗,种子成本50元,育苗成本100元,合计150元;嫩梢扦插育苗0.40元/株,2500株,共1000元;(3)按120元/个工计;(4)手工剥麻按每人每天收获原麻20斤计;(5)原麻价格按6元/斤计,红色部分按8元/斤计;(6)采用小型剥麻机后按2人每天剥1亩苎麻计算(油及折旧140元)合计380元/亩,全年三季1140元/亩,新栽麻机收费用工减半,全年按2次,共380元/亩;(7)新栽麻第三年即可似为常年(壮年)苎麻,可达常年产量。
麻农的预期原料价格。苎麻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上“1斤麻1斤肉”,即使目前原麻价格已达到8元/斤,而猪肉价格15元/斤,也只猪肉价的一半。几十年来,苎麻科技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苎麻纤维产量由200斤/亩左右提高至目前500斤/亩左右,但随着劳动力工资成倍的增加,即使按6元/斤计算,按目前简易刮麻器收剥,种植3年后夸本4000-5000元/亩,按反拉式剥麻机收剥,种植3年后还是夸本1900-2800元/亩。如果原麻价格达到猪肉价格的一半即8元/斤(见上表红色标记),采用机剥麻种植3年后基本达到赢亏点,至少麻农可拿到基本的租地费及用工费,还可通过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纤维产量、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措施,获得一定收入。据此可以认为,原麻价格8元/斤,是麻农可以基本接受且具有一定植麻积极性的价格。目前苎麻原料库存告急,必将拉动苎麻原料价格向此靠近,使苎麻原料价格处于产与销平衡状态。为什么目前原料价格已达8元/斤以上,麻农植麻积极性不高呢?主要是(1)目前价格还只到达赢亏点,还不如打工挣的钱多而稳定可靠;(2)目前的8-9元/斤还只是虚价,实际是有价无市,根本没有原料流通;(3)苎麻是多年生纤维植物,种植3年后才达到丰产水平;(4)另外植麻劳动强度较大,老麻农已力不成心,年青人不愿意植麻,只有随着原料价格的进一步上升例如10-12元/斤,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麻农植麻积极性。
企业对原料的需要及期望。创造最大的利润与效益是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当然希望苎麻原料价格越低越好。但目前仅存的麻纺企业困难比较多,特别是环保成本与压力大,实际利润空间有限,目前原料18000元/吨的价位已经比较高,企业也了解麻农效益太差造成麻农不愿意种植苎麻,唯有通过科技进步,大幅度降低原料成本,提高麻农种植效益,革新脱胶工艺减少环保压力,创新麻纺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降低苎麻种植成本与提高植麻综合效益的途径
如何降低种植成本与提高综合效益,为麻纺企业及其他行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是摆在全行业特别是麻类科技人员的艰巨任务。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在如下领域开展全行业协同创新、攻关及产业应用,可大幅度降低苎麻种植成本并显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1、苎麻全程机械化及配套技术与应用:目前我国苎麻种植与收获机械整体水平不高(见下表),主要靠手工剥皮、刮麻器辅助去壳为主,人工费占成本的60%以上;小型动力剥麻机有一定应用,剥麻成本可节省50%左右,但含胶质较多,企业一般要降低收购价格1-2元/斤。根据目前苎麻生产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研制更加高效的小型动力剥麻机是现阶段重点发展方向,它适合苎麻主要种植于山丘坡地的现状。要做好苎麻的机械收割与剥麻,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需要从事育种、栽培、机械、脱胶等专家协同创新与攻关,形成整套的机械化收获模式,包括育种专家选育适合机械收获、发蔸快、分株力强、皮骨比高、生长整齐、耐倒伏及抗环境逆境等苎麻品种,栽培专家研究高密度与矮化种植技术、与收割机割幅宽度对应行距的栽培技术、适应机械化收割的标准化种植模式,机械专家研究高效收割与打捆一体化机械,研制连续喂入式高效剥皮机械,脱胶专家研究鲜皮生物脱胶技术。通过技术革新及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有望大幅度降低苎麻种植成本,而且可集中提供大量麻叶、麻骨等副产物开发利用。
2、苎麻种子繁殖或嫩梢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应用:目前苎麻的主要繁殖方法是嫩梢扦插育苗,但育苗主要靠人工,成本较高,每亩要1000元左右,约占当年种植成本的30%。苎麻种子繁殖后代产生一定变异,传统上不在生产上应用,但它的育苗成本低,部分品种后代变异较小,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要降低苎麻种苗的费用,一方面采用种子繁殖,适当密植提高当年苎麻纤维产量,另一方面采用工厂化嫩梢扦插育苗,降低嫩梢育苗成本。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已开展嫩梢工厂化育苗并取得重要进展,期望进一步降低育苗成本。
3、苎麻纤维及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及应用:苎麻以获取纤维为主,但纤维只点整个植株的很少一部分,过去大量的叶、骨及壳还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实麻叶是很好的饲料、麻骨可做纤维板等。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将苎麻等麻类的多用途综合利用用为重点攻关内容,取得实质进展,显著提高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效益。
4、苎麻机剥鲜麻产地生物脱胶技术及应用:小型动力机剥麻是将来发展的重点,如果能够在机剥鲜麻的基础上,直接在产区采用生物脱胶技术基本完成麻纤维的脱胶,这对企业的后续处理及解决企业的脱胶污水处理难题、减轻环保压力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尝试在一定种植面积内,例如20-50亩范围内,在田间建立一个4平方米左右的脱胶池用于田间脱胶,脱胶污水经过处理后是很好的肥料及水源,解决工厂化脱胶污染问题。机剥麻鲜麻产地生物脱胶已取得重要进展(见下图),有多家单位与企业开展相关工作。
5、苎麻山坡地保护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应用:苎麻目前主要种植于山坡地,特别是四川、重庆等山坡地苎麻对当地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水利部将苎麻作为我国南方水土保持的首选植物,苎麻还能够正常生长在重金属污染的矿区及土壤贫瘠,具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作用。湖南省是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地区,政府对污染土壤种植苎麻进行扶持政策,每亩补贴可达2000元以上。
6、苎麻北种的设想及实现的技术途径:针对目前苎麻现有种植方式效益低下、机械化程度低、脱胶污水处理成本高等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作者提出“苎麻北种”,即利用北方种植亚麻或工业大麻(汉麻)的成熟技术与机械化装备,在北方规模化种植苎麻并雨露沤麻,解决苎麻收获、剥制以及脱胶污水处理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保证苎麻原料供给,探索一条大幅度降低苎麻种植成本的新途径与种植模式,推动苎麻产业发展,这必将是苎麻种植与加工利用领域的重大变革。苎麻北种是一项全新的种植与加工利用新模式,需要麻业同行协作攻关,包括苎麻品种选择及留种技术、机械化直播全苗技术、肥水田间管理及高产栽培技术、机械化收获与雨露沤麻技术、机械化纤维获取技术等。
四、湖南苎麻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应对措施
发展思路:以华升集团、洞庭麻纺、株洲麻纺、鑫达麻纺、鑫益泰等企业为龙头,建立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苎麻纺织加工基地;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苎麻技术开发中心为技术依托,建立苎麻种植和加工的高新技术创新体系;以麻农协会、麻纺企业或原料生产公司等多种模式建立产销直接挂钩、稳定均一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以华升集团、纺织企业、棉麻公司等为骨干力量,做好苎麻及其制品的销售和进出口贸易,农工科贸齐心合力做大做强湖南“麻业”。通过广泛运用当代高新技术成果,加快苎麻的产业开发,不断推进苎麻农业和纺织加工业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打造国际苎麻品牌,使湖南的特色与拳头产业——“麻业”再创辉煌。
发展趋势:麻纺企业依托湖南当地苎麻种植协会(麻农协会)建立自己的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走高档精品、传统文化、特色产品的发展之路。
应对措施:(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吕江南相关报告)
(1)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建立湖南天然纤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协同创新与科技攻关工作,发挥产业科技引领作用。由于苎麻是韧皮纤维作物,纤维强度较好,造成其剥制困难,目前国内研制有很多型号的苎麻收获与剥制机械,解决了苎麻作物的部分收获问题。但目前的矛盾是苎麻收获成本高造成种植农户原料的供应价格与企业可接受的原料成本长期难以调和。目前10000元/吨的苎麻原料价格农民无利可图,而企业却觉得没有利润。解决的办法是改变思路,在原料种植、收获加工与原料脱胶方面开拓新的技术路线。即:①育种专家选育:发蔸快、皮骨比高、生长整齐、单株细、群体效益好的苎麻品种;②栽培专家研究高密度与矮化种植技术、与收割机割幅宽度对应行距的栽培技术、适应机械化收割的标准化种植模式;③机械专家研究高效收割与打捆一体化机械,研制连续喂入式高效剥皮机械;④脱胶专家研究鲜皮生物脱胶技术。采用上述苎麻种植与收获加工、胶脱技术路线,苎麻的收获功效可提高10倍以上,占种植成本三分之二的纤维收获成本大幅度降低,找到苎麻原料价格农民利益与企业成本之间的平衡点,解决制约目前苎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打造麻类文化品牌,发扬光大传统民族产业。苎麻俗称“中国草”,在国际市场上其产品有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四川隆昌、湖南浏阳及江西新余的“苎麻夏布”长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但我国苎麻纱和苎麻织布长期以出口国际市场为主,产品对外依存度达90-95%,国际市场的变化对行业冲击太大,企业应变措施乏力。因此,苎麻产业要保持其古老的生命力,必须找准市场定位,结合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打造中高端苎麻产品品牌。
(3)以国内市场为重点,拓展麻产品应用领域。苎麻是一种很的纺织原料,但由于其从种植到纤维利用产业链较长,造成了纤维成本较高。其实苎麻还有很好的其他用途,麻纺企业及科研人员应该转变思路,在开拓苎麻有纺产品市场的同时,实现一物多用。一是苎麻作物的综合利用,如纤维用于纺织产品原料,稍部及剥制加工附产物用于南方青贮饲料;二是苎麻纤维的综合利用,苎麻长纤维用于有纺行业,梳理的短纤维可用于工程复合材料原料,如农用的麻育种膜、汽车内饰材料、与塑料混合的麻塑材料、高铁车厢使用的工程板材等,应用领域很宽泛,市场也较多,但目前企业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