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庆华等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25   Tag:   点击:
[麻进展]纤籽兼用亚麻新品种华亚9号的选育

  要:纤籽兼用亚麻品种能纤用也能籽用,种植纤籽兼用亚麻可同时满足亚麻纺织和榨油产业原料需求。华亚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引进种质资源 Nike 为亲本,对下胚轴组织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分化再生苗,生根移栽后筛选变异单株,再利用系统选育方法育成的亚麻新品种。2023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亚麻(胡麻)(2023230012。该品种生长势强,株高适中,抗旱、抗倒伏性强,中抗枯萎病。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纤籽兼用亚麻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促进亚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亚麻;纤籽兼用;华亚9号;选育 

我国纤维亚麻工艺成熟期收获的亚麻种子未完全成熟,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油用亚麻的茎秆全部被废弃,未被有效利用,导致亚麻种植的效益相对较低和近年来亚麻种植面积有所下滑。目前麻纤维膜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1],为纤籽兼用亚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植物无性系突变可在短时间内获得优良性状株系[2],不同作物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变异率不同,火龙果继代培养第4代有24.2%的植株发生了DNA序列的变异[3],菠萝以腋芽为外植体的变异率达34%[4],香蕉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变异频率最高达72%[5]。组培无性突变育种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亚麻[6]、马铃薯[7]、地黄[8]、多子芋[9]、文心兰[10]、杨树[11]等作物的品种改良。为满足亚麻纤、籽加工产业对高产、优质亚麻新品种的需求,降低加工产业原料成本,提升亚麻种植产业效益,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亚麻品种改良团队以高产、优质、可纤籽兼用为目标,采用组织培养、诱导产生再生苗、筛选变异单株,再结合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纤籽兼用亚麻新品种华亚9号,于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亚麻(胡麻)(2023230012

 1 品种选育

2002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当年从波兰引进的亚麻种质资源Nike(引进编号C2)为亲本,取其种子发芽后的下胚轴茎段在加入6-BA6-苄氨基嘌呤)2mg/LNAAN-乙酰天冬氨酸)0.5mg/LMS培养基上培养产生愈伤,然后将愈伤组织移入添加6-BA1mg/LNAA 0.05mg/L[10]MS培养基培养,诱导分化再生苗,切再生苗并移入加有NAA 0.001mg/LMS培养基诱导生根,再生植株移栽收获种子;2006年从再生植株后代中筛选变异单株;2007年开展变异单株系选工作;2013年决选出优良变异单株株系C2-192-22015-2016年参加所内预示圃试验,该品系表现出遗传稳定、高产、高纤等特点;2017-2018年参加鉴定试验;2019-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品种适应性试验;2020-2021年进行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张家口分中心2个生长周期的DUS测试,并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完成抗枯萎病鉴定;2023年定名为华亚9号,并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亚麻(胡麻)(2023230012 

2 国内外工业大麻微型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华亚9号是纤籽兼用亚麻常规种。全生育期93d;始花期中,花冠中等蓝色,花中等大小,花药蓝色,花丝浅蓝色,花柱蓝色,花瓣相对位置重叠,萼片斑点数量多;蒴果无隔膜纤毛,种皮褐色;株高104.75cm,工艺长度73.35cm,单株分枝数5.7个,无单株分茎,单株蒴果数15.6个,蒴果中,每果粒数9粒,单株粒重0.79g,千粒重5.66g。种子蛋白质含量28.89%,含油率35.91%,全麻率33.6%,纤维强度197N。中抗枯萎病,抗旱、抗倒伏性强。

 

3 产量表现

3.1 鉴定试验

2017-2018年连续2年在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民主示范园区进行鉴定试验,华亚9号每hm2原茎平均产量7644.4kg,比对照品种黑亚16号增产23.10%;全麻产量1708.9kg,比对照品种黑亚16号增产32.10%;全麻率27.6%,比对照品种黑亚16号高1.8个百分点;抗病、抗倒伏能力强。

3.2 适应性试验

2019-2020年参加品种适应性试验。2019年华亚9号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吴县亿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爱辉区金丝麻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地每hm2种子、原茎和全麻平均产量分别为993.87kg5351.70kg1340.55kg,分别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913.91kg4703.85kg1170.60kg)增产8.75%13.77%14.52%;全麻率31.07%,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高0.5个百分点。2020年华亚9号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吴县亿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点每hm2种子、原茎和全麻平均产量分别为836.93kg4925.25kg1196.40kg,分别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689.53kg4450.80kg1024.35kg)增产21.38%10.66%16.80%;全麻率30.27%,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高1.6个百分点。2年适应性试验每hm2种子、原茎和全麻平均产量分别为915.40kg5138.48kg1268.48kg,分别比对照品种中亚麻2号增产15.07%12.22%15.66%;全麻率30.67% 

4 栽培技术要点

适期播种,在北方以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最佳播期。种植目的偏向于油用或籽用,主要收获种子,应适当早播;偏向于收获纤维和采麻,可适当晚播,但不宜迟于520日播种,否则容易倒青、倒伏,导致种子减产或绝产[12]。南方省份(如云南省)冬季种植一般于9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皆可播种。播深 亚麻适宜播种深度应控制在2~3cm。播深可根据土壤墒情和当地降水情况灵活掌握,墒情差时可适当深播1~2cm。合理密植 北方春播采麻田每hm2保苗数在1275~1425万株,用于油用的采种田保苗数以900万株为宜;南方繁种田保苗数在900~1050万株,采麻田在1275万株左右。科学施肥,瘠薄土壤每hm2施低氮高磷配比复合肥525~600kg。合理轮作 亚麻不宜长期连作,应采用轮作方式,前茬为玉米、小麦、大豆、高粱、水稻皆可。

 

 参考文献

[1] 王玉富,邱财生,龙松华,郭媛,周先林,洪秀春,郝冬梅,王慧.新疆纤籽兼用亚麻品种的筛选及应用前景分析.中国麻业科学,2018,40(4):162-167.

[2] Shyam C,Tripathi M K,Tiwari S,Tripathi N,Solanki R S,Sapre S,Ahuja A,Tiwari S.In vitro production of somaclones with decreased erucic acid content in Indian Mustard[Brassica juncea(Linn.)Czern&Coss].Plants,2021,10(7):1297.

[3] 聂琼,文晓鹏.火龙果组培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分子检测.果树学报,2017,34(12):1527-1536.

[4] 刘琦,王仁才,王然.植物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与检测.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9(1):8-18.

[5] Michael W B,Catherine W F,Johannes V S.The effect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somaclonal variation in Cavendish banana(Musa AAA‘Zelig’).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6,108(4):347-351.

[6] Mandal C, Dutta S,Meena K,Mandal A.Efficient plantlet regeneration using hypocotyl explants and agrobacterium-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flax(Linum usitatissimum L.).Plant Cell Biotechn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18,19(7&8):358-371.

[7] 邹雪,肖乔露,文安东,胡芳,黄雪丽,王西瑶.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获得马铃薯优良新材料.园艺学报,2015,42(3):480-488.

[8] 周娜.地黄组培再生突变体耐受连作障碍的机制研究.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3.

[9] 刘星月,朱强龙,单楠,孙静宇,张宏玉,李慧英,黄英金,方加军,周庆红.多子芋组培突变材料表型及 SSR 标记鉴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42(2):241-249.

[10] 田韦韦,王彩霞,田敏,张莹,欧阳彤.文心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倍性检测和 CE-AFLP 分析.核农学报,2017,31(2):241-247.

[11] 范建敏.优良无性系品种欧美杨 107 杨表型变异机制研究.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22.

[12] 康庆华,宋喜霞,姜卫东,孙中义,陈晓艳,姚丹丹,袁红梅,吴广文,朱炫,姚玉波,邸桂俐,黄文功.亚麻品种华亚 5 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沤麻技术.中国种业,2022(12):119-121.

 

文章摘自:康庆华,宋喜霞,姜卫东,姚丹丹,孙中义,王玉富,陈晓艳,袁红梅,吴广文,邱财生,朱炫,姚玉波,邸桂俐,刘丹丹,唐立郦.纤籽兼用亚麻新品种华亚9号的选育 [J]. 中国种业. 2024(8).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