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苏等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2   Tag:   点击:
[麻进展]云南省宾川县亚麻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为获得适合云南省宾川县及类似环境条件下的亚麻高效栽培技术,利用6因素5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抗旱剂及其组合(共计25个处理)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以及各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个处理的原茎产量在11850~14750kg/hm2不同处理之间的原茎产量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范围为1100~2267kg/hm2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来看,亚麻品种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和分枝数的影响最为显著,氮肥可显著影响亚麻株高,磷肥对亚麻蒴果数影响较大,钾肥则会显著影响亚麻茎粗,抗旱剂会显著影响亚麻工艺长度,而种植密度对亚麻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不显著,播种密度在1600~2650粒/m2的水平下均可达到高产。综合比较分析,在使用亚麻品种5f069播种密度为2300粒/m2的条件下,施氮(N)12kg/hm2、磷(P2O5)27kg/hm2、钾(K2O)14kg/hm2、抗旱剂450mL/hm2时原茎产量可达到最高,而在使用双亚7号,播种密度1950粒/m2施氮12kg/hm2、磷32kg/hm2、钾24kg/hm2、抗旱剂300mL/hm2时籽粒产量达到最高。

关键词:亚麻;高产;播种密度;施肥量;抗旱剂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属亚麻科亚麻属,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1]因用途不同分为纤维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3大类型[2]。随着对亚麻的深入开发,亚麻的应用已经扩展到除食品和纤维外的建筑、汽车、医药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人们对麻类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3-4]。但是,由于近年来亚麻品种退化、栽培条件恶劣[5]同时种植收益较低,成本较大,耗费人力物力较多,国内外亚麻的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6]。因此,提高亚麻籽粒、纤维产量及品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十分必要。

Pegeau等[7]指出,亚麻高产与氮肥及种植密度间互作紧密相关,其高产栽培需要合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采取科学田间管理手段,营造亚麻最适宜的生长环境;Lafond等[8]研究表明,亚麻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品种、肥力、行距和杂草竞争力等;杨萍等[9]指出适宜施加氮肥可以显著提高亚麻籽粒产量和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但过量施氮并不能增加产量;研究表明,适当增施磷肥往往能提高籽粒产量[10]还可以改善亚麻品质[11];王月萍等[12]研究表明,施用钾肥可以增加亚麻茎粗使麻秆保持直立,防倒伏,进而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吴瑞香等[13]指出干旱环境会降低亚麻产量,造成发芽势弱,籽粒质量差,同时降低品种抗逆性致使其染病,在干旱地区使用抗旱剂可以提高土壤耕层含水率,促进亚麻发芽和成苗。目前亚麻高产栽培措施已有不少报道,不同肥料处理对亚麻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农艺性状对各肥料处理的反应也有所差异,但大多集中在单因素对亚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上[14-16]。而抗旱剂这一栽培因子在亚麻高产栽培中的应用仍待进一步研究,其与种植密度、施肥之间互作层面的研究还有所欠缺。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处于低纬高海拔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国内外亚麻纤维产量供不应求,宾川县一度将亚麻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发展,当地政府更是提出把宾川建成中国西部亚麻城。目前,已有多个品种亚麻在当地种植较好,且原茎产量较高,但是对低纬高海拔地区亚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仍不多见。为提高亚麻产量,促进当地亚麻产业发展,在宾川地区研究了不同亚麻品种、种植密度、施肥量、抗旱剂及其组合对原茎产量、籽粒产量以及各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筛选得到适合当地的亚麻高产栽培方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亚麻品种包括中亚1号、中亚2号、派克斯、5f069、双亚7号,均为前期试验筛选出的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供试氮、磷、钾肥分别选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抗旱剂为20%阿司匹林。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6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试验设计见表225个处理75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m×3m=6m2随机区组排列,为使播种均匀,每个小区沿宽按0.4m的宽度分5片撒播,小区间的间距为0.8m作为区间道便于试验开展后的田间观察和管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供试磷、钾肥在播种前统一做底肥使用,氮肥按照质量比为底肥∶追肥=2∶1比例施用,抗旱剂在快速生长期前喷施。

 

 

1试验中涉及的因素及相应水平设置

水平

A品种

B密度/

(粒·m-2)

C氮素/

(kg·hm-2)

D磷素/

(kg·hm-2)

E钾素/

(kg·hm-2)

F抗旱剂/

(mL·hm-2)

1

中亚1号

1600

12

12

9

150

2

中亚2号

1950

18

17

14

225

3

派克斯

2300

24

22

19

300

4

5f069

2650

30

27

24

375

5

双亚7号

3000

36

32

29

450

 

1.3田间管理

播种后及时灌水,保证苗齐、苗全。出苗后及生育期间,及时进行除草、灌水、防病、防虫等田间管理,保证亚麻的正常生长。

1.4分析测定

在工艺成熟期,每个小区随机采集亚麻植株10株,成熟时测定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蒴果数等农艺性状,成熟后以小区为单位整体收获,将籽粒与茎秆脱离,分别晾干称重并记录,然后再核算为公顷产量。

2 L25(56)正交设计

处理号

A品种

B密度

CN

DP

EK

F抗旱剂

1

1

1

1

1

1

1

2

1

2

2

2

2

2

3

1

3

3

3

3

3

4

1

4

4

4

4

4

5

1

5

5

5

5

5

6

2

1

2

3

4

5

7

2

2

3

4

5

1

8

2

3

4

5

1

2

9

2

4

5

1

2

3

10

2

5

1

2

3

4

11

3

1

3

5

2

4

12

3

2

4

1

3

5

13

3

3

5

2

4

1

14

3

4

1

3

5

2

15

3

5

2

4

1

3

16

4

1

4

2

5

3

17

4

2

5

3

1

4

18

4

3

1

4

2

5

19

4

4

2

5

3

1

20

4

5

3

1

4

2

21

5

1

5

4

3

2

22

5

2

1

5

4

3

23

5

3

2

1

5

4

24

5

4

3

2

1

5

25

5

5

4

3

2

1

1.5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Excel2003整理数据,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多重比较分析,使用Origin2019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与指标间的显著性分析

由表3可知,在试验中,不同水平栽培模式下的亚麻原茎产量、工艺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亚麻株高、茎粗以及蒴果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栽培模式下亚麻籽粒产量、分枝数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3不同处理间的显著性分析

 

各指标

df

F

p

原茎产量

组之间

组内

总计

24

50

74

1.350

0.183

 

籽粒产量

组之间

组内

总计

24

50

74

2.555

0.003

 

株高

组之间

组内

总计

24

50

74

1.878

0.030

 

工艺长度

组之间

组内

总计

24

50

74

1.320

0.201

 

茎粗

组之间

组内

总计

24

50

74

2.148

0.011

 

分枝数

组之间

组内

总计

24

50

74

11.144

0.000

 

蒴果数

组之间

组内

总计

24

50

74

1.786

0.042

2.2各因素不同水平下亚麻产量

2.2.1原茎产量

由图1可知,25组处理下亚麻原茎产量在11850kg/hm2~14750kg/hm219组处理原茎产量达到最高为14750kg/hm2高出均值10.6%2组处理原茎产量最低为11850kg/hm2但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从表4来看,6个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品种>密度>磷素>氮素>钾素>抗旱剂。其最优组合为A4B4C2D5E3F1。

2.2.2籽粒产量

由图2可知,第22组处理亚麻籽粒产量达到最高,为2267kg/hm211组处理籽粒产量最低,为1100kg/hm2两组之间呈极显著差异。从表5来看,6个因素对亚麻籽粒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品种>密度>氮素>抗旱剂>磷素>钾素。其最优组合为A5B2C1D5E4F3。

 

  

1不同处理下亚麻原茎产量

4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原茎产量的直观分析结果

因素

k1

k2

k3

k4

k5

R

最优水平

A

7.69

7.97

8.11

8.69

7.64

1.05

4

B

7.85

7.87

7.93

8.10

8.35

0.50

5

C

8.03

7.96

7.86

8.26

7.99

0.40

4

D

8.04

7.89

7.87

8.02

8.28

0.41

5

E

7.81

8.04

8.19

7.96

8.09

0.38

3

F

8.16

7.95

7.86

8.11

8.01

0.30

1

  

2各处理亚麻籽粒产量结果

5各因素不同水平对籽粒产量的直观分析结果

因素

k1

k2

k3

k4

k5

R

最优水平

A

1.33

1.28

0.75

1.09

1.11

0.58

1

B

1.14

1.29

1.11

1.09

1.06

0.23

2

C

1.12

1.09

1.07

1.21

1.08

0.14

4

D

1.09

1.08

1.12

1.13

1.14

0.06

5

E

1.08

1.13

1.10

1.13

1.12

0.05

2/4

F

1.12

1.11

1.14

1.12

1.07

0.07

3

2.3各因素不同水平下亚麻农艺性状

2.3.1亚麻株高

由图3可知,第18组处理下亚麻平均株高达到最高,为116.8cm17组处理下最低,为95.8cm两组处理差异显著。从表6来看,6个因素对亚麻平均株高的影响表现为氮素>品种>密度>磷素>抗旱剂>钾素。其最优组合为A4B3C1D4E2F5。

 

  

3各处理亚麻株高结果

6各因素不同水平对株高的直观分析结果

因素

k1

k2

k3

k4

k5

R

最优水平

A

105.00

102.30

106.54

109.82

104.84

7.52

4

B

106.48

102.14

105.48

107.94

106.46

5.80

4

C

110.48

104.96

108.02

103.40

101.64

8.84

1

D

105.50

108.66

103.38

105.60

105.36

5.28

2

E

104.74

107.72

107.22

103.18

105.64

4.54

2

F

106.30

106.22

107.20

102.58

106.20

4.62

3

2.3.2亚麻工艺长度

由图4可知,第18组处理下的亚麻工艺长度最高,为117.57cm高出均值32.7%;第6组则最低,为77.43cm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从表7来看,6个因素对亚麻工艺长度的影响表现为抗旱剂>氮素>品种>钾素>密度>磷素。其最优组合为A4B3C1D4E2F5。

  

4各处理亚麻工艺长度结果

7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工艺长度的直观分析结果

因素

k1

k2

k3

k4

k5

R

最优水平

A

88.09

83.98

89.35

95.34

86.30

11.36

4

B

87.88

86.01

92.46

89.15

87.55

6.45

3

C

97.13

85.95

88.85

86.45

84.67

12.46

1

D

87.74

90.53

87.74

89.77

87.29

3.24

2

E

88.71

95.25

87.00

84.25

87.85

11.00

2

F

87.13

74.64

89.41

86.27

90.68

16.04

5

2.3.3亚麻茎粗

由图5可知,第7组处理下亚麻茎粗最大,达到3.61cm25组处理下茎粗最小,为2.15cm两组处理间差异显著。从表8来看,6个因素对亚麻茎粗的影响表现为钾素>磷素>品种>密度>抗旱剂,其中,密度和氮素对亚麻茎粗具有相同的影响力。其最优组合为A2B2C3D4E5F1。

2.3.4亚麻分枝数

由图6可知,在25个处理中,第6组处理的亚麻分枝数最大,达到16.1个,第25组处理分枝数最小,为3.4个,两组处理间差异呈极显著。由表9可知,各因素对亚麻分枝数的影响表现为品种>磷素>钾素>抗旱剂>氮素>密度。其最优组合为A2B1C2D3E4F5。

2.3.5亚麻蒴果数

由图7可知,在25个处理下,与亚麻分枝数相同,第6组处理蒴果数最大,达到16.2个,第25组处理蒴果数最小,为5.1个,两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由表10可知,各因素对亚麻蒴果数的影响表现为磷素>品种>密度>抗旱剂>钾素>氮素。其最优组合为A2B1C2D3E4F5与亚麻分枝数的最优组合一致。

  

5各处理亚麻茎粗结果

8各因素不同水平对茎粗的直观分析结果

因素

k1

k2

k3

k4

k5

R

最优水平

A

2.81

2.76

2.57

2.76

2.49

0.32

1

B

2.79

2.75

2.73

2.57

2.55

0.24

1

C

2.77

2.67

2.76

2.53

2.66

0.24

1

D

2.58

2.57

2.60

2.97

2.68

0.40

4

E

2.63

2.58

2.70

2.53

2.96

0.43

5

F

2.80

2.66

2.64

2.60

2.70

0.20

1

 

  

 

6各处理亚麻分枝数结果

9各因素不同水平对分枝数的直观分析结果

因素

k1

k2

k3

k4

k5

R

最优水平

A

13.02

10.72

4.64

4.94

4.42

8.60

1

B

8.44

7.72

8.26

6.74

6.58

1.86

1

C

6.24

6.80

8.52

7.50

7.32

2.28

3

D

6.38

5.58

8.66

8.80

8.32

3.22

4

E

7.34

5.96

6.66

8.63

9.16

3.20

5

F

8.02

7.40

6.72

6.36

9.24

2.88

5

 

  

7各处理亚麻蒴果数结果

10各因素不同水平对蒴果数的直观分析结果

因素

k1

k2

k3

k4

k5

R

最优水平

A

12.52

11.86

9.92

12.04

8.94

3.58

1

B

12.64

11.00

11.88

10.20

9.56

3.08

1

C

10.66

11.98

10.72

9.72

12.20

2.48

5

D

9.82

8.98

11.50

13.24

11.74

4.26

4

E

10.00

9.52

12.28

11.26

12.22

2.76

3

F

11.14

11.08

9.38

11.44

12.24

2.86

5

3讨论与结论

亚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建筑等行业[17]为满足人们对亚麻产品与日俱增的需求,寻找高效亚麻栽培技术势在必行。本研究发现,氮磷钾肥的施用对亚麻籽粒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氮素>磷素>钾素,此结果与闫志利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对原茎产量的影响则表现为磷素>氮素>钾素。本试验中:单位面积下亚麻原茎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长,但达到一定高度后产量会下降;而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先出现下降趋势,当密度增长到一定数值后产量回升,且茎粗、分枝数及蒴果数均是在较低密度水平下达到最优,这可能与当地自然条件有关。此结果与何丽等[19]的研究结果类似,亚麻种植密度过大,群体容易过度繁茂,导致光照不均,容易倒伏,造成亚麻有效分枝数减少,使得蒴果数和籽粒产量下降。同时,何丽等[19]研究表明,生长调节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比肥料的影响更为显著,与亚麻产量的相关性更大。本试验结果发现,施加抗旱剂对亚麻籽粒产量、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及蒴果数均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对亚麻原茎产量和茎粗基本无影响。抗旱剂与氮磷钾肥对亚麻原茎产量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分别表现为磷素>氮素>钾素>抗旱剂、氮素>抗旱剂>磷素>钾素,只有对亚麻茎粗的影响表现为抗旱剂<氮磷钾素,这可能与当地气候、降水量以及土壤贮水量有关。而关于施用抗旱剂对干旱地区亚麻生长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从产量上看,无论是原茎产量还是籽粒产量,都与品种及种植密度相关性较大,其中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不显著,两种产量分别在1950粒/m22650粒/m2的水平下达到最高,其次是施肥量与抗旱剂,两种产量均是在低氮、高磷、高钾的水平下,且施加抗旱剂分别在150、300mL/hm2的条件下达到最高。从农艺性状上看:氮肥显著影响了亚麻株高,株高在施氮12kg/hm2的水平下达到最高;钾肥会显著影响亚麻茎粗,茎粗在施钾29kg/hm2的水平下达到最大;磷肥对亚麻分枝数和蒴果数影响较大,其在施用22kg/hm2磷肥时达到最高;而抗旱剂显著影响亚麻工艺长度,施用抗旱剂450mL/hm2时工艺长度达到最高。

通过本研究可得出:不同产量与农艺指标下的最优组合各不相同。从纤维质量方面看,亚麻株高、工艺长度均在处理18(A4B3C1D4E2F5)下得到最高值,亚麻分枝数与蒴果数均在处理6(A2B1C2D3E4F5)下最大。从经济产量方面看,原茎产量在使用亚麻品种5f069播种密度为2300粒/m2的条件下,施氮(N)12kg/hm2、磷(P2O5)27kg/hm2、钾(K2O)14kg/hm2、抗旱剂450mL/hm2时可达到最高,而籽粒产量在使用双亚7号,播种密度为1950粒/m2施氮12kg/hm2、磷32kg/hm2、钾24kg/hm2、抗旱剂300mL/hm2时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 WANG YJankauskieneZQiu Cet al.Fiber flax breeding in China and Europe[J].Journalof Natural Fibers201815:309-324.

[2]XIE DDAI ZYANG Zet al.Genomic variations and association study of agronomic traits in flax[J].BMC Genomics201819:512.

[3]SUN XWANG YLI Het al.Changes in the volatile profile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flaxseed oil during heating at dufferent temperatures[J].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151:112137.

[4]WANG XHAN YLI Yet al.Detectio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flaxseed oil adulteration based on fatty acid profiles and chemometr-ics[J].Food Control2021130:108332.

[5]崔政军,吴兵,令鹏,等.氮磷配施对旱地油用亚麻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50:68-74.

[6]Pudelko KMankowski JKolodziej J.Cultivation of fiber and oil f-lax(Linum usitatissimum L.)in no-tillage and conventional syste-ms.PartII.Influence of no-tillage and use of herbicides on yield and weed infestation of oil flax and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J].Journal of Natural Fibers201512:72-83.

[7]Pageau DLajeunesse JLafond J.Effect of seeding rate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oilseed flax produc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0686:363-370.

[8]Lafond G PIrvine BJohnston A Met al.Impact of agronomic fact-s on seed yield formation and quality in flax[J].Canadian Jour-

nal of Plant Science,2008,88:485-500.

[9]杨萍,李杰,剡斌等.胡麻/大豆间作体系下施氮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489-497.

[10]GAO CSUN BZHANG T.Sustainable nutrient management in Chinese agriculture: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J].Pedosphere200616:253-263.

[11]Grant C AMonreal M AIrvine R Bet al.Preceding crop and pho-sphorus fertilization affect cadmium and zinc concentration of flaxseed under conventional and reduced tillage [J].Plant and Soil,2010,333:337-350.

[12]王月萍,郭丽琢,高玉红,等.钾肥和硅肥对油用亚麻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6-33.

[13] 吴瑞香,杨建春,王利琴,等.应用多元分析法综合评价胡麻材料抗旱适应性[J].作物杂志,2018186:10-16.

[14] 党占海,赵蓉英王敏,等.国际视野下胡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305-313.

[15] 黄亚丽,王庆江,郭云龙,等.喷施5种叶面肥对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31:143-145.

[16] 崔红艳,胡发龙,方子森,等.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胡麻需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5,29:812-819.

[17] Soureshjani H KBahador MTadayon Met al. Modelling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mergence of flax and sesame a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soil bulk densityand sowing depth[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9141:111770.

[18] 闫志利,孙建军,高俊山.旱地油用亚麻氮磷钾平衡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234:1-6.

[19] 何丽,张金,杜彦斌.栽培因子对胡麻天亚9号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462-468.

 

文章摘自:陈苏龙松华郭媛等.云南省宾川县亚麻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2345(04):160-169+182.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