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麻种植历史悠久,作为重要经济作物既可用于食品和纺织,又可入药。该文对工业大麻和毒品大麻进行讨论,根据不同时期大麻的管理政策特点,将大麻发展阶段3个阶段,并分析在政策的影响下导致育种和种植目标的变化,同时结合我国工业大麻育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地区农业种植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差异较大,形成云南省以花叶用、黑龙江省以纤维用、山西省以籽用为主的局面,大麻新品种的培育也多以纤维用、籽用或兼用为主。随着对大麻二酚价值的挖掘,近年来陆续有药用大麻品种通过审批。综合工业大麻的种植特点和价值,提出工业大麻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应用前景广泛,且现有产品中几乎不含四氢大麻酚,应合理引导大麻种植,推进大麻产业的发展;并建议积极应用分子育种等先进育种技术手段,以克服现有诱导育种的不确定性和杂交育种周期过长的问题;积极开发大麻药用相关产品等高附加值应用,加大对大麻经济价值的挖掘。
关键词:工业大麻;大麻种植;大麻育种;产业发展
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为大麻科大麻属植物,又称火麻、汉麻、线麻,原产于中亚,在公元前2000—1000年逐渐在全球开始种植,现在各国均有野生或栽培[1]。大麻是传统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和使用历史悠久,6 500年前就开始大量种植,作食品、织渔网等原料;《诗经》中已有记载“沤麻为布”[2],《神农本草经》将大麻果实即火麻仁做药用[3],2000年版《中国药典》将火麻仁收录其中;2002年原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将火麻仁作为药食同源物质收录[4],至今山西地区仍有食用火麻仁油的习俗,甘肃地区常将火麻仁炒制作干果食用。近三十年来,各国高度重视大麻产品的深度开发,尤其是随着对大麻二酚(CBD)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其在精神、心血管、肿瘤等疾病领域均展现出潜在的药理活性。我国是工业大麻的传统种植国家,大麻种植面积广泛,品种繁多。本文分析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大麻种植情况和我国工业大麻新品种培育特点,以期为工业大麻产业化推广种植提供新思路。
1工业大麻与毒品大麻为2个亚种
大麻有2个亚种,C. sativa 用于生产纤维和油,具较高而细长、稀疏分枝的茎和长而中空的节间,是锡金、不丹至我国通常栽培的大麻;C. indica (Lamarck) Small et Cronquist,用于生产大量树脂,其植株较小,多分枝而具短而实心的节,是生产“大麻烟”违禁品的植物[5]。国际通用的大麻分类方式是欧盟(农业)委员会提出对大麻原料干品中四氢大麻酚(THC)含量的限定,将大麻分为娱乐型大麻(THC>0.5%)、中间型(0.3%<THC<0.5%)和工业大麻(THC<0.3%)[6]。部分国家将工业大麻中THC含量控制在0.2%以下[7],澳大利亚将THC控制在0.1%[8]。云南省公安厅2002年制定《云南省工业大麻管理暂行规定》,在中国首次提取工业大麻概念;2018年农业农村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工业大麻种子第1部分:品种》(NY/T3252.1-2018)中对我国工业大麻种子做出定义:“工业大麻指植株群体花期顶部叶片及花穗干物质中的四氢大麻酚含量<0.3%,不能直接作为毒品利用的大麻作物品种类型”。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士林团队在工业大麻基础上提出药用大麻的定义,即四氢大麻酚<0.3%,大麻二酚(CBD)含量高(原则上CBD含量应>2.0%)、主要用于CBD提取的大麻,植株特点是花叶产量大,植株矮小[9]。本文中工业大麻指THC含量低于0.3%的大麻品种。
2大麻种植管理政策
根据不同时期大麻管理政策的特点,可将其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开放种植阶段,以联合国《一九六一年麻醉品单一公约》(以下简称《六一公约》)为界;第二阶段为限制种植阶段,《六一公约》颁布后到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联合国麻醉药物委员会上提出的大麻管理系列建议;第三阶段为大麻理性应用新阶段。
2.1大麻的开放种植阶段
大麻早期作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主要用于生产纤维或油脂。各国管理政策皆有不同,国际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美国及英国殖民者曾立法规定所有农民必须用一部分耕地种植大麻,甚至可用大麻抵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大麻种植到达鼎盛时期。与此同时,由于其花叶含有THC有致幻作用,大麻也被制成毒品大麻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最早出现大麻滥用的地区为新疆,18世纪已经渗透到新疆各地,后逐渐在全国泛滥。
2.2大麻限制种植阶段
随着大麻作为毒品在世界范围的泛滥,联合国通过了《六一公约》,对现行麻醉品用途进行限制,规定对专供工业用途(纤维质及种子)或园艺用途以外的大麻植物种植应有政府机关管理。由于大麻纤维的优良特性和大麻产品的深度开发,各国对大麻的管理政策开始出现松动。2013年,乌拉圭通过大麻合法化法案,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大麻种植及交易全面合法化的国家;2018年加拿大也通过大麻合法化法案,这也是目前仅有的两个大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同年,韩国批准修改《麻醉品管制法》,允许医疗目的大麻出口、制造、运输、买卖或食用,医用大麻全面合法化。
我国对大麻副作用认识较早,管理相对严格。1945年时任新疆省主席的张治中成立禁毒委员会,并禁止吸食麻烟(即大麻烟),这是中国历史首次禁止大麻毒品[10];1946年,民国政府颁布《禁烟禁毒治理条例》,大麻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被管制[11];新中国成立后,大麻购销由国家统一管控。随着国际上大麻研究的深入,我国在继续加大对大麻管控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低毒、无毒大麻品种的改良。云南省在2010年颁布施行的《云南省工业大麻种植加工许可规定》中,对工业大麻的种植、加工活动采用许可证制度开展,是我国首个将工业大麻列入合法化种植的省份;2017年5月黑龙江省颁布实施新版《黑龙江省禁毒条例》第四章中增加对工业大麻的管理,对符合规定的大麻品种的生产经营实行公安机关备案制度。目前,各国对工业大麻逐渐放开管理,如英国可凭许可证进行工业大麻种植;欧美国家对医用大麻逐渐合法化管理,如法国、德国、荷兰;除乌拉圭和加拿大外,对娱乐大麻各国仍持禁止态度[12]。
2.3大麻理性认知阶段
2019年3月,联合国麻醉药物委员会第六十二界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关于大麻和大麻相关物质的列管建议”,建议“将大麻和大麻脂从《六一公约》附表中删去”,并建议“被视为纯CBD的制剂不应列入国际毒品管制公约附表,并为此建议在《1961年公约》附表一中大麻和大麻脂条目下增加一条脚注,内容为“成分主要为大麻二酚且δ-9-四氢大麻酚含量不超过0.2%的制剂不受国际管制”。2020年12月2日,联合国正式承认药用大麻的合法性,除了作为传统纤维用作物和油料作物外,还可作为CBD的提取。大麻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和优良的透气性[13]。目前,CBD在治疗精神疾病、抗肿瘤方面具有极高的药用活性,可用于治疗癫痫、神经病理性疼痛、焦虑症和抑郁症[14];CBD可在对正常细胞几乎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潜质[15]。
此外,大麻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一方面大麻根系发达,具有极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并且大麻适应性强,对土壤和种植条件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大麻还具有天然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可抑制杂草的生长[16]。另一方面,大麻可连作、轮作,与马铃薯、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轮作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还可提高产量[17]。
3大麻的种植情况
3.1世界大麻种植情况
世界大麻种植面积从1963年到1966年逐年增加,1966年达最大种植面积448万hm2;1967—1995年逐年减少,虽然其间有2次种植面积反弹的情况(一次是1972—1974年,另一次是1983—1986年),但种植面积仍大幅度缩减;直到1995年,种植面积缩减至最低430000hm2(https://www.fao.org/)。30年的时间,种植面积减少至1996年1/10。2019年,世界纤维用大麻种植面积约373000hm2,籽用大麻约106000hm2大麻种植面积锐减一方面与世界范围的禁毒公约有关。1961年,联合国在《麻醉品单一公约》中将大麻、鸦片、古柯及其衍生物(如吗啡、海洛因和可卡因)一同列入违法麻醉品行列,并对医疗用途大麻进行限制,但也同时提出“对于专供工业用途(纤维质及种子)或园艺用途的大麻植物的种植不适用”,这是首次以公约形式在世界范围进行管制;1988年,联合国颁布《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中补充“对非法种植的含有麻醉药品或精神药物成分的植物也应考虑到有历史证明的传统性正当用途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化纤和棉花替代大麻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大大限制了纤维用大麻的种植,成为大麻种植面积锐减的重要原因。
图1 1961年~2019年世界大麻种植面积
我国大麻种植由来已久,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地区农业种植环境差异较大,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各异,形成了不同的大麻生产格局,现形成云南省以花叶用、黑龙江省以纤维用、山西省以籽用为主的局面。一方面与大麻生长习性有关,大麻在高纬度地区如黑龙江省更适宜纤维等物质的积累;另一方面与各地区的大麻使用习惯有关。山西地区有将大麻种子榨油食用的习惯,种植品种则以籽用为主;云南省是第一个工业大麻合法化的省份,以提取和利用CBD为主的工业大麻企业在云南省紧密布局。东北三省为大麻的主要种植区域,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78%,其中黑龙江省纤维用大麻约占全国纤维用大麻面积的60%[18]。近几十年来,我国大麻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均有突破。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大麻种植面积达24400hm2,比2018年增长31.83%,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比重增长近5%;主要面积增长区域为东北地区,比2018年增长21.65%,我国大麻产量从1524kg·hm2增长到5248.3kg·hm2,产生了质的飞跃,其中新品种选育的推进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单产提高有着重要贡献。
图2 2019年我国大麻种植分布
4工业大麻育种现状
4.1大麻种质资源收集
种质资源是品种培育的基础,Genesys数据库(https://www.genesys-pgr.org/)为全球公开的植物遗传资源信息网站,收集到大麻种质资源共1523份,其中俄罗斯瓦维洛夫植物研究所收集467份,来自乌克兰、俄罗斯、德国、中国等10个国家;乌克兰麻类作物研究所收集454份,分别来自乌克兰、中国、俄罗斯、匈牙利等10个国家[11]。根据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平台(https://www.cgris.net/default.asp)的数据显示,大麻在云南、辽宁、黑龙江等17个省均有分布,其中以云南的资源分布最多,共有21份,其次是辽宁和黑龙江,六安大麻和清水大麻被评为地理标志产品。对大麻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广泛鉴定和深入挖掘,为培育优质高产大麻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
表1 我国大麻种质资源情况
省份 |
种质资源数 |
省份 |
种质资源数 |
云南 |
21 |
陕西 |
3 |
辽宁 |
8 |
安徽 |
2 |
黑龙江 |
6 |
宁夏 |
2 |
河北 |
4 |
四川 |
2 |
吉林 |
4 |
河南 |
1 |
山西 |
4 |
湖北 |
1 |
新疆 |
4 |
江苏 |
1 |
甘肃 |
3 |
青海 |
1 |
内蒙 |
3 |
浙江 |
1 |
山东 |
3 |
|
|
4.2工业大麻新品种特点
多数大麻属于雌雄异株植株作物,我国工业大麻根据用途分为籽用、纤用、药用和兼用品种,雄株纤维品质好,雌株CBD含量高。籽用大麻是指用于生产利用种子的工业大麻,主要收获目标为籽,要求籽产量高、油脂和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用大麻是指以获取纤维为目的进行栽培的工业用大麻,要求纤维含量高、品质好,纸浆得率高;药用型大麻以收获CBD为主要目的。自2001年以来,我国共审批通过工业大麻品种64个,尤其是随着云南省和黑龙江省工业大麻合法化种植政策的出台,我国对工业大麻的审批进度加快,主要培育单位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山西农业科学院所,育有纤用为主的庆大麻、汉麻、晋麻、云麻系列,籽用为主的龙大麻、汾麻系列和药用为主的中汉麻系列。在现有审批品种中,纤用品种占所有审批品种的50%左右;药用大麻品种2018年开始陆续通过审批,目前药用大麻品种(含兼用品种)汉麻7号、云麻7号、云麻8号、云杂麻3号、龙大麻5号、中汉麻1号~4号。
图3 我国审批通过的大麻新品种
我国现有的工业大麻品种中,纤维用大麻产量在2000kg·hm2左右,皖大麻2号纤维产量2446kg·hm2;籽用大麻产量1200kg·hm2左右,其中云麻1号籽产量1500~1800kg·hm2,与大豆水平接近。籽用大麻龙大麻10号粗脂肪和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35.14%、28.66%,处于我国籽用大麻含量较高水平。云麻8号和中汉麻3号、中汉麻4号为全雌品种,CBD含量也高于其他品种。我国目前CBD含量最高工业大麻为中汉麻4号,CBD含量约4.29%;国外学者培育的CBD含量最高的valentine X可达25%,且能控制THC在1%以下,另有数十种工业大麻品种CBD含量在15%以上[6],我国药用大麻CBD含量与国际水平具有一定差距。
4.3工业大麻品种选育方法
目前我国工业大麻品种选育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杂交育种、系统选育和诱变育种。杂交育种是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筛选优质高产单株进行纯化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在我国开展历史悠久,也是目前育种选用最多的方法。2001年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利用3个品种复合杂交法培育出云麻2号[19]。系统选育法是从自然变异中选取优良品种,经过连续弃劣取优获得新品种方法,我国第一个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即是通过系统选育而来[20]。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诱导发生遗传特性变异,从而培育新品种,“龙大麻1号”和“龙大麻5号”分别是采用射线或化学试剂诱变,获得的大麻新品种。
大麻属于短日照植物,纬度、年积温、海拔、日照均会影响大麻产量。纤维型大麻品种在一定纬度范围内可实行“南麻北种”,低纬度的大麻品种向北引种后,由于纬度升高,光照时间缩短,年积温降低,对大麻生长产生抑制,生育期延长,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和纤维产量[21],但也可能使籽纤兼用品种引种到高纬度后无法收获种子[22]。
表2 我国工业大麻主要种植品种
名称 |
品种类型 |
选育方式 |
品种特性 |
适应区域 |
产量 |
云麻1号 |
籽纤兼用 |
系统选育 |
雌雄异株,雌雄各占50%,全生育期190 d,纤维工艺成熟期约110 d |
云南中部及其以北海拔1 000~3 000 m的地区。 |
原麻1 935 kg·hm-2,种子1 500~1 800 kg·hm-2 |
云麻2号 |
籽用 |
杂交选育 |
早熟籽用型工业大麻品种,雌雄异株、雌雄比例为2.2:1 |
云南北纬23°以北、海拔1 500~3 000 m适宜种植 |
籽产量1 545 kg·hm-2 |
云麻4号 |
籽纤兼用 |
杂交选育 |
全生育期130 d,纤维工艺成熟期约85 d |
在云南北纬23°以北地区种植 |
籽产量1 650 kg·hm-2,纤维1 965 kg·hm-2 |
皖大麻2号 |
纤用 |
系统选育 |
工艺成熟期104~110 d,全生育期125~136 d |
安徽、河南、山东、四川、黑龙江 |
籽1 265 kg·hm-2,纤维2 446 kg·hm-2 |
皖大麻1号 |
籽用 |
系统选育 |
工艺成熟期141~146 d,全生育期192~200 d |
在北纬22°—27°能获得高产,27°以北的广大地区适用于纤维型种植 |
纤维3 028~3 258 kg·hm-2,种子产量961~970 kg·hm-2 |
晋麻1号 |
纤用 |
系统选育 |
工艺成熟期105~110 d,全生育期170~180 d。 |
山西产麻区,晋城、晋中、吕梁、忻州等地区种植 |
麻皮1 550.8 kg·hm-2, |
火麻1号 |
纤用 |
未知 |
- |
黑龙江地区 |
全麻2 640 kg·hm-2 |
汾麻3号 |
籽用 |
系统选育 |
全生育期110 d左右,雌雄异株 |
山西晋中、吕梁、晋城、长治、忻州、太原等大麻产籽区 |
籽产量1 349.7 kg·hm-2 |
龙大麻1号 |
纤用 |
杂交+诱变选育 |
工艺成熟日101 d,生育日125 d |
黑龙江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黑河等地区 |
麻产量1 242.9 kg·hm-2 |
庆大麻1号 |
纤用 |
杂交选育 |
熟期早,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 |
黑龙江地区 |
纤维产量1 734.5 kg·hm-2 |
中大麻1号 |
纤用 |
系统选育 |
生育期114 d,抗逆性强 |
长江流域、黄淮海流域以及北方各大麻产区 |
- |
汾麻4号 |
籽用 |
未知 |
生育日129 d |
- |
- |
龙大麻5号 |
药用 |
杂交+诱变选育 |
抗倒伏能力强,较抗盐碱,耐瘠薄,抗旱、抗病性较强 |
黑龙江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黑河地区 |
籽862 kg·hm-2 |
5讨论
5.1工业大麻作为重要经济作物,用途广泛
工业大麻不同于毒品大麻,我国的工业大麻的种植、加工是在公安部门管理下开展,对易致瘾致幻成分四氢大麻酚的含量进行严格控制。而毒品大麻通常为印度大麻及其他大麻中THC含量较高的变种,主要应用部位是花、树脂和嫩叶等部位[6]。目前我国对工业大麻的产业发展多集中在种子或纤维副产品的开发,如火麻仁蛋白、火麻仁油、大麻纤维制品等,所用部位中几乎不含四氢大麻酚,且大麻种子产量高,蛋白营养价值丰富,火麻仁油脂肪酸配比合理,为良好的食用来源;大麻纤维产量高,大麻布料透气性好,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而药用大麻主要利用其CBD,在精神疾病领域、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合理引导大麻种植,推进大麻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大麻经济价值的挖掘,能够开发更多潜力。
5.2引入先进的大麻育种方式
目前我国工业大麻新品种的主要选育方法为杂交育种、系统选育和诱变育种。大麻为雌雄异株异花授粉的作物,天然杂交率高,无论是空间隔离杂交、套袋隔离杂交还是分支套袋隔离杂交,工作量均较大。诱变育种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突变个体,能够快速完成目标特征的筛选,但诱变育种突变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引入分子育种能够定向得到目标品种。分子育种一方面可通过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图谱,还可揭示品种间亲缘关系[23];另一方面,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干扰油脂、纤维类物质合成和积累途径相关基因,调控相关因子的表达,得到目标新品种。
5.3重视工业大麻高附加值应用
大麻中含有的大麻素类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理活性,在美国含有CBD的产品在2年内销售额增长了300%,其在缓解疼痛、炎症、焦虑、抑郁和改善睡眠方面有极高的活性[24]。以CBD为主要成分的epidiolex是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癫痫、lenox-gastuat综合征或Dravet综合征[25],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26]。澳洲Botanix公司开发的能够治疗特应性皮炎的BTX1204目前处于临床Ⅱ期,能够减少激素类和组胺类药物带来的肥胖、骨质疏松等安全性问题[27]。火麻仁蛋白由80%的麻仁球蛋白和20%的麻仁蛋白组成,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可作为优质的植物蛋白补充剂[28]。
参考文献
[1]王庆峰,张雪,李庆鹏,等.工业大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初步评价[J].农业与技术,2020,40(10):34.
[2]甘在利,王明强.本草大麻当为古代五谷之麻考[J].中医学报,2021,36(6):1347.
[3]神农本草经[M].吴普述.孙星衍,孙冯翼辑.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16.
[4]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EB/OL].[2002-03-11](2021-08-10).
[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23卷.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23.
[6]卢延旭,董鹏,崔晓光,等.工业大麻与毒品大麻的区别及其可利用价值[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8):1112
[7]GLIVAR T, ERÅ E J, KREFT S, et al. Cannabinoid content in industrial hemp (Cannabis sativa L. varieties grown in Slovenia[J]. Ind Crops Prod,2020,145:112082.
[8]杨明,郭鸿彦,胡学礼,等.大麻育种及其与大麻产业的关系[C].景洪:中国天然纤维论坛,2009.
[9]李秋实,孟莹,陈士林.药用大麻种质资源分类与研究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0):4309.
[10]阿里甫·司马义.新疆大麻毒品犯罪的特点和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4):42.
[11]周立民.中国最早的毒品[N].中国禁毒报,2020-04-24(6).
[12]罗羚尹.大麻合法化之国际趋势与争议[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9,25(3):130.
[13]杜晗笑,郑振荣,杜换福,等.大麻纤维有效抗菌成分的提取与抗菌性能测试[J].上海纺织科技,2020,48(1):58.
[14]STEFANIA B, ANGELO R, CAROLINE Z, et al. Cannabidiol (CBD) use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Neurotoxicology,2019,74:282.
[15]王欣,于京.大麻二酚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20,47(12):1057
[16]艾热提江·噢斯曼·笔理科雅尔.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呼唤人们重新审视对这可怜物的“死刑”——兼浅谈失去在大地上生长权的贵重植物大麻[C].深圳: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2008.
[17]顾永红,王红梅,杨思广.工业大麻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9(8):81.
[18]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19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19:113.
[19]郭鸿彦,胡学礼,陈裕,等.早熟籽用型工业大麻新品种云麻2号的选育[J].中国麻业科学,2009,31(5):285.
[20]杨明,郭鸿彦,文国松,等.大麻新品种云麻1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麻业,2003,25(1):3.
[21]马学飞,黄敬芳.试论大麻异地引种的基本规律[J].宁夏农学院学报,1982(2):1.
[22]孔佳茜,赵铭森,孟晓康,等.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在山西地区的适应性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0):1803.
[23]郭巧生,萧凤回.药用植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4]LI J, CARVAJAL R, BRUNER L, et al.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benefits, safety, and regulation of cannabidiol in consumer products[J]. Food Chem Toxicol,2021,157:112600.
[25]ALHARBI Y N.Current legal status of medical marijuana and cannabidiol in the United States[J].Epilepsy Behav,2020,112:107452.
[26]BRAITHWAITE I,BHAGAVAN C,DOPPEN M,et al.Medicinal applications of cannabis/cannabinoids[J].Curr Opinion Psychol,2020,doi:10.1016/j.copsyc.2020.06.002.
[27]宁康,董林林,李孟芝,等.非精神活性药用大麻的应用及开发[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8):228.
[28]邓文亚,徐婧婷,郭顺堂,等.火麻仁蛋白与大豆蛋白的营养评价及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23):273.
文章摘自:苏芳芳,杨光,郑玉光.工业大麻种植及育种现状研究[J/OL].中国中药杂志:1-8[2022-02-03].DOI:10.19540/j.cnki.cjcmm.2021122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