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首先筛选种子后对种子进行晒种消毒;然后进行选地选茬整地翻地及耙地;增施有机肥;然后播种,再进行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最后收获。通过对种子的纯度和净度,保证了最初的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时采用32行或48行播种机平播,行距为12.5cm?25cm之间,播深2~3cm;可以保证更好的生长。播后要及时镇压,可以保证种子的稳定。
技术要点
1.一种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筛选种子后对种子进行晒种消毒;
S2进行选地选茬整地翻地耙地;
S3施肥:基肥占施肥总量的85%-90%,施入有机肥35t/hm2,深施于种子下方6cm-8cm处;
S4增施有机肥:入10~15cm土中,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施用腐熟无害优质有机肥1500kg以上;
S5播种:播种方法是采用32行或48行播种机平播,行距为12.5cm-25cm之间,播深2~3cm;播量:每公顷保苗数380~420万株,公顷播量140kg~150kg;
S6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S7收获。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是播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8℃,即进入播种适期,一般为4月10日左右.最晚不能超过5月10日。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少时可深播,但播深不应超过4cm,土壤水分充足或土壤粘重的地块,可延缓1~2天播种,播种后及时镇压,防止漏风。
4.按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后要及时镇压。
5.按权利要求1所述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获是成熟期收获,成熟期为:麻田内雄株的花粉散尽,植株变为浅黄色、叶片变黄尚未完全脱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汉麻又叫大麻,是一种古老的麻类作物,被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汉麻是额度很高的纤维,其生长中只需少量的水和肥料,不需用任何农药,并可自然分解,是环保的农作物。汉麻的利用率现在越来越高,仅仅靠其自身生长无法满足市场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需要一种专业的种植方法,增大其生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汉麻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筛选种子后对种子进行晒种消毒;
S2进行选地选茬整地翻地耙地;
S3施肥:基肥占施肥总量的85%-90%,施入有机肥35t/hm2,深施于种子下方6cm-8cm处;
S4增施有机肥:入10~15cm土中,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施用腐熟无害优质有机肥1500kg以上;
S5播种:播种方法是采用32行或48行播种机平播,行距为12.5cm-25cm之间,播深2~3cm;播量:每公顷保苗数380~420万株,公顷播量140kg~150kg;
S6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S7收获。
所述播种是播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8℃,即进入播种适期,一般为4月10日左右。最晚不能超过5月10日。
所述播种时土壤含水量少时可深播,但播深不应超过4cm,土壤水分充足或土壤粘重的地块,可延缓1~2天播种,播种后及时镇压,防止漏风。
所述播后要及时镇压。
所述收获是成熟期收获,成熟期为:麻田内雄株的花粉散尽,植株变为浅黄色、叶片变黄尚未完全脱落。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产品本身具有天然的杀菌抑菌、改善土壤、安全无污染、耐热、耐晒等功能。其技术本身从选种筛种到播种及施肥等工序都进行了许多严格把控及实施,如选种则选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进行优中选优。通过对种子的纯度和净度,保证了最初的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时采用32行、48行或64行播种机平播,行距为12.5cm-25cm之间,播深2~3cm;可以保证更好的生长。播后要及时镇压,可以保证种子的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筛选种子及种子处理
种子纯度≥98%,净度≥96%,发芽率≥92%;选用种子大小均匀、颗粒饱满、千粒重高、色泽鲜亮的种子,大小颗粒分开播种。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种子中的杂质、嫩籽、瘪粒,大小不同的种子进行分类、装袋,
晒种消毒:播前晒种4~5天,促进种子萌发,消灭病菌。
药剂拌种:播前用种子量0.3%的10%甲箱买(这个物质没查到,请给出购买厂家)0.75kg+48%代森怪锌0.9kg+75%克百威1.0kg复配剂(或15%多菌灵1.0kx+75%克百威1.0kg+10%褐美双(这个物质没查到,请给出购买厂家)1.2kg)拌种,防治病虫害。
选地:应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肥沃,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平川、平岗地块,土壤pH值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宜。不应选择3年内使用过长残效除草剂如:味草烟类(普施特)、礦尿类(嚷盼礦隆、苯璞隆)、异恶草松(广灭灵)、哇咪磺草肢(阔草清)、赛克(甲草秦、秦草酮)的地块种植有机汉麻。选茬:应实行4年的合理轮作,忌重茬或迎种植有机汉麻。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选用玉米、大豆、蔬菜等茬口,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使土壤充分接纳雨水熟化土壤,对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作用明显。
整地:秋整地的地块在土壤化冻10cm时采用轻耙进行耙地,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地块在土壤化冻15cm时采取灭茬、耙、等措施,达到待播状态。
翻地:伏、秋翻地耕深为18~20cn,耕深一致,误差土lcm。翻缪整齐严密,不重耕、不漏耕,不坐堡,不立垫,耕幅一致。地面应平整,10m长度内,地表平整度小于或等于15cm。耕垄直,百米直线度误差不大于15cm。耙地:重把对角耙一遍,耙深12~15cn,误差为土lcm。再用轻耙(带捞子)把一遍,细碎表土。应不漏耙,不拖耙,把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把后应及时镇压,以防跑墒。达到不漏压、不拖堆。
整地质量:耕整地作业后,应达到上虚下实,地块平整,表土无大土块,耕层无暗河拉,每平方米3~4cm直径的土块不应超过5块。
施肥:根据大麻生长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和肥料效应,通过土壤测试,结合目标产量确定相应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有机肥料首选腐熟的有机肥(人粪尿或禽粪便2吨、秸秆粉或树叶粉0.5吨、玉米糠3斤、碎骨0.3%、豆类0.5%、菜叶0.4%、草木灰0.7%、瓜果皮0.6%、硫酸亚铁0.1%、菌种快速发酵菌剂1.5公斤。过程:人粪尿、禽畜粪便+树叶或秸秆粉+玉米糠+碎骨+豆类+菜叶+草木灰+瓜果皮+硫酸亚铁+菌种→搅拌→堆沤→晾干),有机肥料应在秋季随耕地一起施入,使肥、土充分混合均匀。基肥要占施肥总量的85%-90%,一般施入有机肥35t/hm2,深施于种子下方6cm-8cm处。
增施有机肥:入10~15cm土中。以有机肥料为主,每亩施用腐熟无害优质有机肥1500kg以上。有机肥撒施,结合整地耙播种:播层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8℃,即进入播种适期,一般为4月10日左右.最晚不能超过5月10日。
播种方法:采用32行或48行播种机平播行距为12.5cm-25cm之间,播深2~3cm。土壤含水量少时可深播,但播深不应超过4cm,播后要及时镇压。土壤水分充足或土壤粘重的地块,可延缓1~2天播种,播种后及时镇压,防止漏风。
播量:每公顷保苗数380~420万株,公顷播量140kg~150kg左右、属于密植作物。
播种质量:匀速作业,播种、覆土、镇压连续作业,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
田间管理:在有机汉麻出苗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普查,调查病害、草害、虫害以及前作除草剂危害情况。尤其发现前茬除草剂危害要及时喷施叶面肥和细胞分裂素进行调节。(出苗后20天内要有专人调查)。
病害:灰霉病、秆腐病等病害,用种子重量0.3%的10%甲霜灵+48%代森锰锌+75%克百威复配剂(或15%多菌灵+75%克百威+10%橘美双)拌种,其他大麻病害防治应根据病情和气候情况,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进行喷药,抑制病害的发生流行。
虫害:除药剂拌种外,跳甲和象鼻虫等苗期害虫,可用杀虫剂防治。生育期间的粘虫、草地螺危害,可用氯氨菊酯、澳氰菊酯等菊脂类农药喷雾防治。防治时期为幼虫2~3龄。
适期收获:
有机汉麻要在工艺成熟期适时收获。工艺成熟期的标志:麻田内雄株的花粉散尽,植株变为浅黄色、叶片变黄尚未完全脱落;桂株花絮基部的种子部分成熟期,并且桂株基部叶片变为褐色开始脱落。还要看麻纤维是否有拉力、韧度和强度以及可纺性。一般收获时期在8月10日左右,最好在一周内收获完毕。
收获方法:采用大麻专用割晒机收获,使用1.8m-2.2m的割晒机,要求做到放铺成垄成行,茬口高矮均匀,厚度一致。
晾晒:放铺的麻杆一般在7天左右自然晾晒,除去自身水分。
沤制:晾晒后的麻杆要经过小雨、温度、湿度大约经过15~20天自然沤制,在沤制过程中如果天气不降雨,就要准备喷水车每天进行喷水,喷水量可根据麻杆的干度和沤制的颜色进行控制,直到麻杆逐渐变成银灰色。
捆麻:麻捆大小直径为30cm最佳。
保管:汉麻专用割晒机收获后,铺放在麻田里进行雨露沤制,待沤制好后并达到安全水分时进行捆麻,捆完20-40捆后为一垛立于麻田中,或运至加工厂归垛保存和加工。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摘自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王金岭,申请号202010773169.6,申请日20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