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发明属于种养结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苎麻园作牧场饲养肉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划分轮牧区、确定放养密度、建立羊舍、4月底至11月初霜期放养、采取每个轮牧区放牧7天,进入下个轮牧区,轮牧周期为28d的半圈养半散养的放养方法,并结合放牧后的苎麻田间管理、羊群防疫及设施维护。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既解决了苎麻单一种植的经济效益不高、南方地区肉羊养殖牧草紧缺等问题,还能节省苎麻收获、加工、运输等成本,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
技术要点
1.一种苎麻园作牧场饲养肉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划分轮牧区
根据放养肉羊的数量及苎麻园面积划定轮放区,用围栏划分为4个轮牧区,轮牧区内制定牧道、门位,门位的设置要减少家畜进出轮牧区游走时间;
(2)确定放养密度
以宜稀不宜密为原则,平均每亩麻园放养羊群5~6只,单只羊重20~25kg;
(3)建立羊舍
以每平方米2-3只羊计算棚舍建筑面积;
(4)放养时期
根据气候特点,在4月底苎麻园长势在90~110cm株高时开始放牧,直到11月初霜期苎麻园停止生长时结束放牧;
(5)放养方法
每个轮牧区放牧7天,进入下个轮牧区,轮牧周期为28d;
对于晴天或阴天,上午9:00~10: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1~2个小时,回羊舍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0%;下午3:00~4: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2~3个小时,然后赶回羊舍中,晚上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5%;
对于下雨天,将羊群圈养在羊舍中,上、下午投喂新鲜的苎麻嫩茎叶,直到羊吃饱为止,晚上补充精料;所述精料粗蛋白含量为12~16%;
(6)放牧后的苎麻田间管理
待2个轮牧周期后,苎麻园所有的轮牧区集中刹割,及时防除杂草、施肥、浇水并防治病虫害,以满足苎麻园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羊群防疫,以疾病预防为主,采取防治并重的原则,羊舍在春秋两季驱虫、药浴各一次,发现畜群中病畜及时对症下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施维护,对围栏及牧门设施要定期检查,围栏松动或损坏时要及时进行维修,防止羊群放牧时穿越围栏;饮水设施有破损要及时检修,羊舍的料槽、饮水槽设施妥善保管以备来年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高度120cm以上,材质为铁丝网或钢丝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牧道宽度为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羊舍因地制宜,采用依山靠崖、将旧建筑物改造方法建造,并配置有舔砖、料槽和饮水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料粗蛋白含量为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为根据苎麻园土壤肥力状况,追施尿素20kg/亩;每年12月中下旬结合施肥中耕培土,施有机肥400kg/亩,中耕深度10~15cm,培土蓄蔸,使其保持长期的均衡利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水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适时适量浇水,少浇深浇,保证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及时排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病虫害为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适时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种养结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苎麻园作牧场饲养肉羊的方法。
背景技术
苎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被国际称为“中国草”,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也是一种优质牧草,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面积和产量的90%,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在近年来,苎麻收获机械化水平低、单一生产纤维效益低,农民种麻积极性受挫、造成经济效益较低。
肉羊是以采食粗饲料为主的家畜,但当前市场中优质粗饲料不足、价格比较偏高。优质青贮饲料贮量不足、或很少、或根本没有,造成給量少、时有时无,不能做到常年均衡饲喂,且青贮饲料质量差,造成肉羊不适应。野干草供应更是严重不足,只能喂养农作物秸秆。
青绿饲料是一种来源广、含水率量大、营养价值比较全面的饲料,然而,不同畜禽种类对青绿饲料有着特殊要求,如何进行适畜适草的种养模式,寻求青绿饲料的最佳利用效果,延长青绿饲料的利用时间,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现有技术中并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苎麻园作牧场饲养肉羊的方法,将苎麻园作天然牧场创新利用,采用放牧养羊,既解决苎麻单一种植的经济效益不高、南方地区肉羊养殖牧草紧缺等问题,还能节省苎麻收获、加工、运输等成本,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苎麻园作牧场饲养肉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划分轮牧区
根据放养肉羊的数量及苎麻园面积划定轮放区,用围栏划分为4个轮牧区,轮放区内制定牧道,门位的设置要减少家畜进出轮牧区游走时间;
(2)确定放养密度
以宜稀不宜密为原则,平均每亩麻园放养羊群5~6只,单只羊重20~25kg;
(3)建立羊舍
以每平方米2-3只羊计算棚舍建筑面积;
(4)放养时期
根据气候特点,在4月底苎麻园长势在90~110cm株高时开始放牧,直到11月初霜期苎麻园停止生长时结束放牧;
(5)放养方法
每个轮牧区放牧7天,进入下个轮牧区,轮牧周期为28d;
对于晴天或阴天,上午9:00~10: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1~2个小时,回羊舍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0%;下午3:00~4: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2~3个小时,然后赶回羊舍中,晚上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5%;
对于下雨天,将羊群圈养在羊舍中,上、下午投喂新鲜的苎麻嫩茎叶,直到羊吃饱为止,晚上补充精料;所述精料粗蛋白含量为12~16%;
(6)放牧后的苎麻田间管理
待2个轮牧周期后,苎麻园所有的轮牧区集中刹割,及时防除杂草、施肥、浇水并防治病虫害,以满足苎麻园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优选的是,上述方法还包括羊群防疫,以疾病预防为主,采取防治并重的原则,羊舍在春秋两季驱虫、药浴各一次,发现畜群中病畜及时对症下药。
优选的是,上述方法还包括设施维护,对围栏及牧门设施要定期检查,围栏松动或损坏时要及时进行维修,防止羊群放牧时穿越围栏;饮水设施有破损要及时检修,羊舍的料槽、饮水槽设施妥善保管以备来年使用。
优选的是,围栏高度120cm以上,材质为铁丝网或钢丝网。
优选的是,牧道宽度为5m。
优选的是,羊舍因地制宜,采用依山靠崖、将旧建筑物改造方法建造,并配置有舔砖、料槽和饮水槽。
优选的是,精料粗蛋白含量为15%。
优选的是,施肥为根据苎麻园土壤肥力状况,追施尿素20kg/亩;每年12月中下旬结合施肥中耕培土,施有机肥400kg/亩,中耕深度10~15cm,培土蓄蔸,使其保持长期的均衡利用。
优选的是,浇水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适时适量浇水,少浇深浇,保证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及时排涝。
优选的是,防治病虫害为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适时防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苎麻园作天然牧场创新开发利用,采用放牧养羊,既提高苎麻种植的经济效益、也解决南方地区肉羊养殖牧草紧缺等问题,还能节省苎麻收获、加工、运输等成本,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的一种苎麻园作牧场饲养肉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划分轮牧区。要根据放养肉羊的数量及苎麻园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120cm的铁丝网、钢丝网等围栏围成4个轮牧区,轮牧区内制定牧道,优选牧道宽度为5m;门位的设置也要尽量减少家畜进出轮牧区游走时间,即不可绕道进入轮牧区。
划分轮牧区后要通过草场规模确定放养密度。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每亩苎麻园鲜草产量8t,干草1.6t,根据苎麻茎叶比1:1的特性,嫩茎叶占50%,鲜草为4t,干草为0.8t,苎麻园全年有6个月(180天)的生长周期,折算每天的鲜草量22.2kg/亩。嫩茎叶部分为羊采食用,肉羊平均每天采食自身体重3%干草,按照肉羊20~25kg,每天采食干草约0.6~0.75kg,相当为3~3.75kg鲜草。而进一步结合“宜稀不宜密”原则,确定每亩苎麻园配置5~6只体重20~25kg的肉羊。
确立放养密度后要建立羊舍。利用苎麻园轮牧养羊同样需要羊舍,以供羊晚上补饲、饮水、休息用。可因地制宜,采用依山靠崖、将旧建筑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养舍。以每平方米2-3只养计算棚舍建筑面积,棚内放置舔砖、料槽和饮水槽。
根据气候特点,在4月底麻园长势在90~110cm株高能开始放牧,直到11月初霜期麻园停止生长时结束放牧。
进行放牧时,各轮牧小区的利用时间、利用方式按一定规律顺序变动,周期轮换,使其保持长期的循环利用。其中,每个轮牧区放牧7天,进入下个轮牧区,轮牧周期为28d,以保证放牧后的苎麻园能够自然恢复,然后进入下一个轮牧周期。
为补充饲料的不足,对放养羊群要适时补饲。早晚应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食次数和数量,促使羊自由采食。以放养为主期间,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具体的,对于晴天或阴天,上午9:00~10: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1~2个小时,回羊舍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0%;下午3:00~4: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2~3个小时,然后赶回羊舍中,晚上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5%;对于下雨天,将羊群圈养在羊舍中,上、下午投喂新鲜的苎麻嫩茎叶,直到羊吃饱为止,晚上补充精料;所述精料粗蛋白含量为12~16%。
苎麻园作牧场饲养肉羊还包括羊群防疫以及饲养设施的维护。羊群防疫以疾病预防为主,采取防治并重的原则,羊舍在春秋两季驱虫、药浴各一次,发现畜群中病畜及时对症下药,如驱虫药阿苯达唑、双甲脒、溴酚磷、三氯苯唑等,可内服或注射;药浴石硫合剂、烯虫磷乳油、辛硫磷乳油等,可淋浴、池浴或盆浴。对围栏及牧门设施要定期检查,围栏松动或损坏时要及时进行维修,防止羊群放牧时穿越围栏,饮水设施有破损要及时检修,羊舍的料槽、饮水槽等设施妥善保管以备来年使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选择占地100亩且生长状况良好的苎麻园作牧场进行肉羊饲养。
(1)划分轮牧区
根据放养肉羊的数量及苎麻园面积划定轮放区,用120cm的铁丝网划分为4个轮牧区,每个轮牧区25亩,轮放区内制定牧道宽5m,门位的设置要减少家畜进出轮牧区游走时间;
(2)确定放养密度
平均每亩麻园放养羊群5只,单只羊重25kg;
(3)建立羊舍
以每平方米2只羊计算棚舍建筑面积,建立羊舍250平方米,并配置有舔砖、料槽和饮水槽;
(4)放养时期
根据气候特点,在4月底苎麻园长势在90cm株高时开始放牧,直到11月初霜期苎麻园停止生长时结束放牧;
(5)放养方法
每个轮牧区放牧7天,进入下个轮牧区,轮牧周期为28d;对于晴天或阴天,上午9: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2个小时,回羊舍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0%;下午3: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3个小时,然后赶回羊舍中,晚上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5%;
对于下雨天,将羊群圈养在羊舍中,上、下午投喂新鲜的苎麻嫩茎叶,直到羊吃饱为止,晚上补充精料;所述精料粗蛋白含量为12%;
羊群防疫,以疾病预防为主,采取防治并重的原则,羊舍在春秋两季驱虫、药浴各一次,发现畜群中病畜及时对症下药;设施维护,对围栏及牧门设施要定期检查,围栏松动或损坏时要及时进行维修,防止羊群放牧时穿越围栏;饮水设施有破损要及时检修,羊舍的料槽、饮水槽设施妥善保管以备来年使用;
(6)苎麻田间管理
待2个轮牧周期后,苎麻园所有的轮牧区集中刹割,及时防除杂草、施肥、浇水并防治病虫害,以满足苎麻园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在苎麻生长旺盛期,根据苎麻园土壤肥力状况,追施尿素20kg/亩;轮牧结束后,于每年12月中下旬结合施肥中耕培土,施有机肥400kg/亩,中耕深度10cm,培土蓄蔸,使其保持长期的均衡利用;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适时适量浇水,少浇深浇,保证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及时排涝;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适时防治。
实施例2:
选择占地80亩且生长状况良好的苎麻园作牧场进行肉羊饲养。
(1)划分轮牧区
根据放养肉羊的数量及苎麻园面积划定轮放区,用120cm的铁丝网划分为4个轮牧区,每个轮牧区20亩,轮放区内制定牧道宽5m,门位的设置要减少家畜进出轮牧区游走时间;
(2)确定放养密度
平均每亩麻园放养羊群6只,单只羊重20kg;
(3)建立羊舍
以每平方米3只羊计算棚舍建筑面积,建立羊舍160平方米,并配置有舔砖、料槽和饮水槽;
(4)放养时期
根据气候特点,在4月底苎麻园长势在110cm株高时开始放牧,直到11月初霜期苎麻园停止生长时结束放牧;
(5)放养方法
每个轮牧区放牧7天,进入下个轮牧区,轮牧周期为28d;对于晴天或阴天,上午10: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1个小时,回羊舍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0%;下午4:00,将羊群赶入苎麻园自由采食2个小时,然后赶回羊舍中,晚上补充代谢能为12MJ/kg,补饲精料为羊体重的1.5%;
对于下雨天,将羊群圈养在羊舍中,上、下午投喂新鲜的苎麻嫩茎叶,直到羊吃饱为止,晚上补充精料;所述精料粗蛋白含量为16%;羊群防疫,以疾病预防为主,采取防治并重的原则,羊舍在春秋两季驱虫、药浴各一次,发现畜群中病畜及时对症下药;设施维护,对围栏及牧门设施要定期检查,围栏松动或损坏时要及时进行维修,防止羊群放牧时穿越围栏;饮水设施有破损要及时检修,羊舍的料槽、饮水槽设施妥善保管以备来年使用;
(6)苎麻田间管理
待2个轮牧周期后,苎麻园所有的轮牧区集中刹割,及时防除杂草、施肥、浇水并防治病虫害,以满足苎麻园生长发育的水肥需要。
在苎麻生长旺盛期,根据苎麻园土壤肥力状况,追施尿素20kg/亩;轮牧结束后,于每年12月中下旬结合施肥中耕培土,施有机肥400kg/亩,中耕深度15cm,培土蓄蔸,使其保持长期的均衡利用;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适时适量浇水,少浇深浇,保证均匀灌溉,遇雨水过量及时排涝;生长期间根据田间虫害和病害的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药剂适时防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摘自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汪红武,付聪,汤涤洛,申请号202010932948.6,申请日2020.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