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从栽培、育种、收获机械、加工等方面对我国工业大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工业大麻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归纳展望,以期为我国工业大麻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大麻;产业发展;概述
大麻作为人类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麻具有吸湿、透气、防霉菌、防辐射、抗紫外线、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有益人体代谢机能等功能。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重视程度增加,麻类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从而促使了麻类作物产业的发展壮大[1]。随着工业大麻市场不断被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大麻行业合法化也在不断推进,有关部门出台了法律法规,更加规范了工业大麻的种植及加工[2]。我国黑龙江、云南、吉林、广西、山西等主要大麻产区结合自身地理生态条件、优良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先进育种手段和副产品研发等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大麻产业,提高经济效益[3-7]。
1 栽培
优良的土壤条件和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工业大麻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协调布局播期、密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要素是工业大麻田间生产中的重中之重[8]。作为主根系作物,大麻耕作层要求深耕疏松,种植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以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满足根系发育和植株正常生长需要[9]。研究表明,播种时期能改变工业大麻生育时期长短,对其物候期产生影响;植株生育天数、保苗率、株高和原茎产量等性状与播种期显著相关[10]。张雪等[11]研究发现,采用种2垄、空1垄栽培方式,大麻植株株高、茎粗、分枝数和籽粒产量均优于常规栽培模式。赵明森等[12]认为结合适时播种,播种密度45000株/hm2、行距60cm、基施复合肥450kg/hm2是最适宜的工业大麻种植模式。刘浩等[13]研究发现,工业大麻养分利用效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中氮-低磷-中钾”处理下植株氮素代谢与同化水平加强,干物质分配与转运更为合理;麻皮、麻叶和麻秆等产量性状表现较优。在田间病虫草害防治方面,应注重化学除草和害虫农药防治相结合,根据大麻播期和各生育期实际气候条件和生长情况进行科学精准防治[14]。
2 育种
工业大麻作为多用途经济作物,其不同品种类型与相应的产业发展相关,根据不同产业需求挖掘选育高品质品种是广大学者的研究重点[15]。我国大麻栽培育种历史悠久,黑龙江、吉林、云南、山东、内蒙古等20多个省市均有种植[16]。黑龙江省因其独特的资源和地理优势,结合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近年来培育出多个适宜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工业大麻新品种[17]。相较于传统育种方法,分子育种弥补了其局限性的缺点,在对基因库资源遗传变异的数量、分布及其进化关系进行了解和掌握后,能够更好地开展麻类作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8]。目前,我国各工业大麻主产区已经构建了行业标准和地方法规相结合的政策保障体系,创建了多用途特色的育种体系,为工业大麻产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19]。
3 收获机械
工业大麻因收获目的不同,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籽用收获、纤用收获和籽纤兼收所需的收获机械也有一定的差别[20]。在黑龙江和云南等工业大麻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工业大麻收获机械的制造研究一直被视为大麻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吕江南等[21]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黑龙江省工业大麻纤维的生产流程大致为:机械播种→机械收获→人工翻麻→人工捆麻→人工切秆→机械剥制→机械打包;相关生产过程中借助大豆、玉米、小麦、亚麻的种植收获机械实现机械化,但部分生产环节仍由人工完成。孙涛等[22]研究认为,目前西双版纳虽然推行了大麻机械鲜茎剥离技术,但分离机械效率不高,还无法满足农民和企业大面积需求;同时,由于缺乏大麻砍收机械,导致收获速度较慢,劳动力投入过多,收获周期延长,从而影响大麻产量和质量。鉴于此,今后大麻机械研究开发应朝着多元化发展,加强新型大麻播种收获机械的研发力度,做到农艺与农机相结合[23-24]。
4 加工
工业大麻是指四氢大麻酚(THC)含量小于0.3%且不具毒品利用价值的大麻。工业大麻按用途可分为纤用型、籽用型、药用型、籽纤兼用型和纤药兼用型等。工业大麻可根据不同用途所区别的不同品种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建材行业、药用领域、化妆品行业以及其他副产品应用等[25]。王德珠等[26]研究表明,大麻纤维是天然纤维中韧性最强、可自然降解的环保纤维;品质优良的纤用型大麻加工后可应用于军事国防、民用纺织(绳索、纤维织物、针织内衣)、床上用品(保健席、保健毯、床单)、室内装饰等。梅高莆等[27]认为THC具有精神活性成分,能够起到致幻等毒性作用,但CBD(四氢大麻二酚)为大麻素的非精神活性成分,无致幻作用。因此CBD在抗癫痫、保护神经系统、镇痛、抗焦虑和改善睡眠、抗炎、抗肿瘤、调节代谢和免疫等方面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5 展望
综上所述,工业大麻产业发展要结合不同生态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合理布局优质品种和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加大种植收获机械的研发力度,拓宽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地方有关部门应规范种源管理,加强行业监管,通过多渠道增加对大麻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以建立有利于大麻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彭定祥.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麻业科学,2009,31(S1):71,72-78.
[2]周莹,陈念念,韩丽,等.国内外工业大麻食品法律法规及大麻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23):7959-7966.
[3]刘翠翠,果实.黑龙江省汉麻产业情况概述[J].农场经济管理,2018(06):43-44.
[4]施永辉,何利全,赵熙碧,等.云南工业大麻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10):148-151.
[5]周玉萍,高华援,刘海龙,等.吉林省大麻产业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对策发展方向[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45-5847.
[6]吴建明,李初英,赵艳红,等 . 广西大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04):229-231,242.
[7]赵铭森,孔佳茜,孟晓康,等.山西省大麻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54,56.
[8]李光德,刘礼明,韩小龙.六安大麻(工业用)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0,40(09):61-62.
[9]顾永红,王红梅,杨思广.工业大麻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9(08):81.
[10]曹焜,王晓楠,孙宇峰,等.播种期对两个工业大麻品种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麻业科学,2019,41(01):6-12.
[11]张雪,王世发,王庆峰,等.不同栽培方式对工业大麻产量性状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05):20-23.
[12]赵铭森,高金虎,冯旭平,等.籽用工业大麻“汾麻3号”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9,41(05):217-222.
[13]刘浩,张云云,胡华冉,等.氮磷钾配施对大麻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03):460-466.
[14]王明泽,郭丽,车野,等“. 庆大麻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麻业科学,2018,40(01):33-35.
[15]曹焜,王晓楠,孙宇峰,等.中国工业大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中国麻业科学,2019,41(04):187-192.
[16]颜红宇.中国大麻育种历史进程、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现代园艺,2014(15):45-46.
[17]张晓艳,孙宇峰,曹焜,等.黑龙江省工业大麻育种现状及展望[J].作物杂志,2019(03):15-19.
[18]陈美霞,祁建民,刘伟,等.麻类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07):780-786.
[19]赵浩含,陈继康,熊和平.中国工业大麻种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5):765-771.
[20]黄华莹.浅谈工业大麻的应用[J].泸天化科技,2020(01):22-24.
[21]王德珠,陈建,李宏俊.大麻纤维及其应用[J].中国纤检,2012(05):81-83.
[22]梅高甫,陈珊宇,陈洵熙,等.药用大麻在健康产业的应用价值及浙江发展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03):509-512,517.
[23]马兰,龙超海,刘佳杰,等.国内外工业大麻加工处理机械发展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9):205-213,217.
[24]吕江南,马兰,刘佳杰,等.黑龙江省工业大麻产业发展及收获加工机械情况调研[J].中国麻业科学,2017,39(02):94-102.
[25]孙涛,李树忠.西双版纳州工业大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12(S2):83-84.
[26]周杨,李显旺,沈成,等.工业大麻机械化收割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7,39(02):253-258.
[27]唐斌,李显旺,袁建宁,等.工业大麻微型收获机械的技术与发展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39(02):17-21.
文章摘自:王怀鹏.我国工业大麻产业发展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