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协会组织这次重要会议,借此机会,向协会2012年年会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行业协会是我们全体会员单位的大家庭,一年一次的年会,更是会员单位之间交流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方向、增强行业发展信心、共谋行业进步的一次难得机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形势和环境,剖析行业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严峻的现实情况,协会把今年年会的主题内容定为“开拓内需市场,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这次交流发言的题目是《坚持创新求动力 开拓内需促发展》,并就金鹰集团与麻患难与共几十年的坎坷历程和发展情况向与会各位做简要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期望得到各位领导、专家和行业同仁的批评和指点。
一、企业基本情况
金鹰集团始建于1966年,以专业研制麻、毛、绢、丝成套纺织机械装备和塑料机械、食品机械为基础产业,并用自制成套纺机设备建成了亚麻纺、绢丝纺以及与之配套的深度加工的织造、炼染后整理乃至服装成衣的纺织试验、培训、生产基地。1992年以来,公司被列入“中国5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建设知名企业”、“中国纺织工业科学技术贡献奖”、“全国纺织和谐企业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金鹰”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鹰”牌亚麻纱和桑蚕绢丝分别被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名推委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在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努力围绕做实、做强、做精主导产业这条主线,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快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狠抓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深入推进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在跌宕起伏的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
二、引进与研发创新亚麻纺机成套装备,推进我国亚麻纺织产业低成本快速发展。
回顾金鹰的发展历程,可以说金鹰四十多年来与麻难解难分、荣辱与共,结下了不解之缘。八十年代初开始制造苎麻成套纺机设备,利用自制设备建立苎麻纺纱生产线。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基本解决海岛机械制造与纺织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之关键难题,金鹰从1985年起不惜巨资创办了机械与纺织二个专业的三年制技术学校,至今已累计投入教育资金4000余万元,培养了3000余名机械与纺织专业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的技术人才。
1992年公司开发了以FX502型亚麻湿纺细纱机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国产亚麻纺纱成套设备,用自制成套设备创办了我国长江以南第一家亚麻纺织厂,从此改变了过去亚麻纺织产业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历史沿革局面。并作为进一步研发、改良亚麻纺纱工艺技术装备的试验、培训、应用基地,营造了国内独树一帜的亚麻纺机成套设备研制开发与亚麻纺织试验基地建设并驾齐驱,纺机制造与纺织工艺实践紧密结合、交融互动、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提高的金鹰特色和专业技术优势。自此以后,金鹰亚麻成套纺机装备以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不仅为黑龙江等亚麻老工业基地、还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新疆、四川、江苏、浙江、湖北、山东、安徽、云南等地辐射、延伸,新建的亚麻纺织企业用金鹰制造的成套设备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兴起,成功谱写了北麻南扩的华章,有力推动了我国亚麻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亚麻纺织规模一跃成为世界亚麻生产第一大国,由原来的17万锭扩展到70余万锭。
早在1999年,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牵头,金鹰公司一举买断了世界纺织机械著名厂商英国麦凯公司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拥有独家专有技术的MACKIE(麦凯)品牌的亚麻、黄麻、剑麻等成套纺机产品的全部技术、专利、商标和冠名权。英国麦凯技术落户中国金鹰公司,这一历史性机遇对我国麻纺织业利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化技术装备进行低成本技术改造,为提高麻纺工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我国相当一部分亚麻纺织企业的专用技术装备水平已经处于或接近国际先进地位,领先于俄罗斯、东欧装备水平。而且性价比优势凸现,相比原麦凯公司制造的亚麻细纱机每台50万美元进口价等成套专用设备都高于金鹰引进、消化、创新后同类机型5倍以上的不堪承受之高昂价位,可见为行业降低减轻投资成本总额之巨。
创新是企业不竭的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近年来金鹰公司新开发的FX103型亚麻栉成联合机实现了从打成麻梳理到并合成条的自动连续作业,使原来单台栉梳与成条工序合而为一,该机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亚麻纤维梳理质量,减少了用工,原栉梳机和成条机二道生产工序需用工5个人,现栉成联合机只需用一个工人就足够了,用工比原来减少80%。FX506新型亚麻湿纺细纱机是在原麦凯细纱机的基础上,通过用户使用情况所反馈的信息及国内亚麻纺织工艺要求,对该机的牵伸部件及机电一体化水平和可靠性方面作了主要关键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在原摇架牵伸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新的牵伸机构,经试验,同样纺制50公支以上亚麻纱乌斯特条干质量(CVm%值)有较大提高,麻粒减少,条干均匀,纱线平均强力提高5%以上,产量提高15%以上。工控机控制技术,实现人机对话,使锭速、捻度等有关参数实现无级变速和随机变换、存储。同时十分方便地实现了S捻和Z捻的转换,满足用户对不同风格的用纱需求。目前,正在研究配置自动化落纱机构及自动润滑机构,通过较长时间试验,现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节约了落纱时间和清洗时间,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久可推广应用。该机适纺36公支以上高支纱线,如果现有亚麻成套装备中配置FX
为了进一步减轻用户投资成本,公司在原FX101型栉梳机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设计思路,取消部份繁琐的机械结构,配置经改进后的自动成条,又开发了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大幅降低、且用工和纤维加工质量等使用效果达到FX103型栉成联合机水平的低价位亚麻栉成联合机,预计今年6月可批量投放市场。
三、抓好亚麻产业源头,促进原料与纺织协调、可持续发展。
金鹰在为做实、做强亚麻纺机和亚麻纺织染整、服饰产品而坚持不懈进行努力的同时,为了探索、逐步解决企业和行业共性难题,促进亚麻原料与纺织的协调发展,煞费苦心,一直来持之以恒,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精力和财力。从亚麻产业的源头投入,于2000年起投入巨资实施西部亚麻产业开发,先后进入新疆伊犁、巩留、昭苏、阿克苏、奇台、塔城和河北沽源、云南景谷、大理祥云等地进行亚麻种植、加工的原料基地开发建设,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安徽六安种植、加工大麻,现延伸、落户到东北黑龙江的北安培育、开发建设优质大麻原料基地。经过先行先试,现在可以说,能纺支数高,强力好的大麻原料产地是在黑龙江。金鹰人在我国东、南、西、北、中不同气候、土质、风俗文化、地理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地区投入了几个亿,开僻了11个亚麻、大麻原料种植、加工生产基地,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付出了非同一般的高额学费,取得了真经。长期以来,艰辛探索、反复实践,使我们对各产麻区的气候、土壤、产量、出麻率、品质、品种及原茎加工中的温水沤麻、雨露沤麻等工艺技术都有了广泛、深入了解和扎实的实践体验,虽不敢说了如指掌,但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将会是以后优化推进行业原料基地建设的无形的宝贵财富。
四、加快终端产品开发、拓展内需市场。
中国的麻纺业,尤其是以品质特优的纤维皇后著称的亚麻产业结构,至今还是以中、上游产品为主,长期以来依赖于出口,在国内终端市场被消化的只是凤毛麟角。这二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暴发,对我们行业的冲击就是佐证,因我们过度依赖这么一小块极为有限的市场需求来维持生计。国内市场的缺失,如果说麻纺上游产品的市场,对于各企业来说是竞争的红海,那么,麻纺企业提档升级向终端产品进军,将会是麻纺全行业的蓝海,我们的麻纺服饰必能在国内高档昂贵的服饰、装饰用品市场中独树一帜。
金鹰公司先行先试,敢吃螃蟹,经过多年的拓展,形成了原料种植、加工、纺纱、织造、染整、针织梭织服装的一条龙产业链,现正在集中精力打造下游产业的终端产品,品牌,市场。拉动内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升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麻纺产业拉动内需关键是把开发终端产品、开拓终端市场、打造终端产品品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之核心。着力营造麻纺终端产品市场消费氛围,想方设法开发国内市场,使麻纺终端产品立足国内高档服饰、装饰用品市场之林。长期以来,公司注重规避行业恶性竞争,针对亚麻行业纺纱能力过剩、产销矛盾突出的严峻实际问题,这几年逐年自觉减少亚麻纺锭三分之一,缩减亚麻上游产业规模,相对集中精力、人力、财力和物力于下游产品与品牌建设。现已投入近5000万元在上海青浦组建终端产品的研发基地和营销总部,在北京王府井等全国60多家大型商场设立专柜,现主要从事以亚麻为主的系列男装的经销,并将继续扩大营销网络,在各地扩点增设专柜专卖店。加大研发、营销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包括招聘国内外的服装设计名家充实研发队伍,开发款式新颖并适应市场潮流的系列针织(梭织)男、女各类款式亚麻服饰及家纺用品。品牌是立足市场的根本,公司积极打造 “德伊莱”、“金鹰”、“麦凯”等中国驰名商标品牌,着力推进品质提升结合广告宣传、展销会、订货会等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开发终端产品、拓展终端市场、打造终端产品品牌的道路上,我们才迈出了第一步,为了行业和我们自己的企业寻求转机图发展,我们将坚定信心,奋发思进,不畏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坚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协会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抓住机遇,一定能打开新的局面,为麻纺产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