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洁等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1   Tag:   点击:
[麻进展]我国苎麻产业现状与振兴发展

 要:苎麻是我国特色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苎麻在我国有4700年以上的栽培和使用历史。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不断优化苎麻产业结构,是实现我国苎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苎麻产业的现状和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振兴苎麻产业发展应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苎麻产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

 

苎麻又称“中国草”主产地中国,有4700年以上的栽培和使用历史[1]。苎麻适宜种植于南方的山地、缓坡地、丘陵地或平原,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及环境改善等作用,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可降解等优良特性[2345]。苎麻是我国特色经济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6]苎麻纤维具有透气凉爽、吸湿吸汗、抑菌除臭、防腐防霉等功效,是世界公认的“天然纤维之王”[7]。传统的夏布是将半脱胶的苎麻原麻简单机械分梳成麻纤维,经纺织加工而成的。目前,国内苎麻生产企业有华升集团、湖北精亚、湖北津津、四川梓潼、江西恩达等。

1我国苎麻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1.1产业规模有一定的基础

以苎麻为代表的麻类产业是支撑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品牌提升、时尚文化内涵挖掘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纺织业对天然纤维的需求量以15%的年均增长率加速扩大[8]。随着人们对麻织物消费的增长,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采用苎麻等天然纤维面料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如ZARA、H&M、无印良品、江南布衣、茵曼、例外、无用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240家规模以上麻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9.95亿元,利润总额9.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和122.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8%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盈利水平较2020年大大提高;2021年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240家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27.73亿美元,同比上升19.88%。

1.2我国苎麻产业工业基础深厚

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地理环境适合苎麻优良品种的栽培,苎麻生产水平较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国宝级文物苎麻细布上衣,表明大约2000多年前湖南苎麻纺织技术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9]。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是国家纺织部于1956年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家现代苎麻纺织企业,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彭真、华国锋、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企业视察。

1.3一些省份及地区发展苎麻产业意愿强烈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的一些省市加大了对苎麻产业扶持政策[9]。湖北省政府确定把咸宁苎麻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一个区域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四川达州市力争到2030年实现苎麻产业集群产值达100亿元以上。重庆市荣昌区政府着力打造“中国夏布小镇”大力推动苎麻传统夏布示范基地。江西省新余市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江西国际麻纺博览会,新余市分宜县投资30亿元打造特色麻纺小镇。

1.4我国苎麻种植业有所萎缩

窥一斑而知全貌。以湖南省为例,兴旺时期,该省将苎麻种植的传统优势和品种改良的科研优势相结合,苎麻种植面积8万公顷,总产原麻20万吨,占全国原麻产量60万吨的1/3左右[10]。多年来,湖南省已培育并推广应用了一批优质苎麻新品种。近年来,虽然苎麻收购价格不菲2万元/吨以上波动),但苎麻收割机和剥麻机的自动化程度低[11]致使农民懒于种、收麻,大量麻园被荒废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全省苎麻种植面积年递减0.67万公顷。2021年,湖南省苎麻种植面积不足0.67万公顷。

1.5我国麻类产业链有所调整

纵观全国,苎麻产业已形成集种植、梳理、纺纱、织造、染整、服饰家纺非织造布的全产业链工艺技术和装备[12]。但前几年,作为关键工序的脱胶因污染较为严重,困于减排环保的压力而关闭[13]。同时,由华升集团为代表的麻纺高附加值项目——“麻印染智能制造”正稳步推进。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重点突破了麻类生物质资源全面利用技术,但由于我国苎麻产业资源融合度低,各产业环节企业的体量相对偏小,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脱节问题突出,限制了产业多元化发展。

1.6我国麻类产业发展具备基础优势

我国麻类产业科研创新能力较强,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和华升集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由湖南农业大学培育的“湘苎三号”获国家发明奖,由华升集团牵头完成的“苎麻生态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次,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湖南省长沙市享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之苎麻产业基地”的美誉。华升集团拥有苎麻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营销网络覆盖亚洲和欧美国家。

1.7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苎麻纤维具有生态绿色、环境友好、可再生以及生物可降解等优良特性,有助于解决当前全球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挑战等问题。大力发展苎麻产业,能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界的协调发展,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苎麻枝繁叶茂、根系发达,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显著,种植苎麻这一生态治理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果好、投入小、见效快,水利部已将苎麻作为治理南方坡耕地的首选品种[14]。可见,苎麻种植业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采用苎麻纺织生态高效生产技术,构建从种植、脱胶、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等全产业链的生态经济体系。发展苎麻纺织产业经济,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苎麻纺织产业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特色产业,承载着我国纺织产业屹立东方、引领全球、塑造时尚的文化自信,丰富我们时代文化的内涵。

2我国苎麻产业存在的挑战与瓶颈分析

2.1我国苎麻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原料供应不稳定。苎麻原料面临枯竭,尤其是优质苎麻原料缺乏。同时,苎麻原料种植面积与收购价格波动大,造成原料供应数量与质量均不稳定。二是环保压力、治污投入大。苎麻脱胶是苎麻行业的关键工序,是核心技术所在。但是苎麻脱胶污染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麻纺行业的发展[15]。三是技术装备严重落后。由于苎麻纺织纤维使用量占全国纺织行业的比重不到1%行业对苎麻加工纺织设备研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整个苎麻加工工艺流程长、用工多。四是规模效益不明显。由于各个企业独自作战,生产规模逐渐减小,与现有的土地、人员、装备等资产严重不相匹配,难以消化各项固定成本,没有规模效益。

2.2我国苎麻产业发展瓶颈分析

除了以上不可避免的客观挑战因素,苎麻产业也受到市场、技术、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苎麻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较多的困难:一是苎麻收割、剥麻尚未实现机械化,麻农不愿意种植,苎麻原料面临枯竭,尤其是优质苎麻原料缺乏。同时,苎麻原料种植面积与收购价格波动大,造成原料供应数量与质量均不稳定。二是麻原料的麻根、麻屑、麻秆、麻壳等综合应用滞后。三是脱胶技术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四是脱胶、煮炼、梳理等关键工艺的装备自动化程度不高,造成劳动力密集、生产率低、成本高。五是麻的多用途研究与应用还处于启蒙阶段,产业用终端产品比重偏小,循环经济发展应用宣传力度不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麻产品研发多年来停滞不前,终端产品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市场引导的核心品牌,麻文化挖掘不够,市场影响力低。七是缺乏大型平台整合引领,造成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无法形成聚集协同效应。八是国际国内双循环营销网络渠道建设滞后。

3保持我国苎麻产业发展优势的几点建议

3.1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全国麻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由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负责麻类产业发展与协调工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发展的形成、细化与落实,加强行业指导与市场监管。

3.2设立麻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环境保护区域治理专项资金、农业板块基地建设资金、资源综合利用配套资金、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等各类政策性转型资金,要向苎麻优质种植基地、优势加工企业倾斜。苎麻产业较集中的省市县也要配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3.3乡村振兴优质苎麻基地建设

积极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和麻类农工贸核心区的产业优势,布局麻类原料资源,巩固农业、纺织板块,补齐收储、流通与销售短板,建立以品牌引领的麻类产业链生态系统的整体布局,打造新型麻类产业集群。

重点研究麻的高品质种苗选育。引导适产区扩大优质麻类作物适度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稳定原料供应数量与质量。按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标准,重点在环洞庭湖适宜区域,选育苎麻优良品种,投资建设规模集中、设施配套、作业宜机、农旅相融、机制合理的专业化基地,为后端加工链生产优质麻制品奠定原料基础。挖掘麻骨、麻叶、麻根、麻屑、麻壳等价值,高效加工为农艺设施、蛋白饲料、食用菌培养基等。积极贯彻“一麻多用”的理念,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组织协调、信息指引等,积极推广麻育秧膜等在乡村的应用[16]

3.4创建麻类科技创新联盟,解决关键性技术。

通过组建麻类技术创新联盟,加大麻技术攻关力度,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速科企融合,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国有资本金,借助“院士专家智囊团”重点破解麻产业几大瓶颈,同时从全产业链和边缘学科的角度开展麻纤维及相关麻类制品的产品开发,突破装备瓶颈等,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3.5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进一步优化苎麻产业发展的政策,把巩固和发展麻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将苎麻种植、收储纳入国家棉花收储政策体系,实行相关政策扶植。进一步落实关于苎麻产业的市场开拓、品牌培育、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并加大力度,对我国麻产业发展给予持续性的政策扶植。

3.6文化弘扬,构建全球视角下话语权

我国苎麻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属性强烈。跳出长江流域,站在全国角度,需要借助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影响力,着力弘扬麻文化,塑造时尚文化自信,构筑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及时尚话语权,以此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以麻文化为基因,从传统的单一产品跨界融合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积极塑造形成“地产+商业+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金融+体验+娱乐+互联网”的智慧商业生态链,既拓宽了产业的覆盖面与内涵深度,又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

3.7扩大苎麻产业用领域份额,加强综合利用

苎麻是典型的多功能作物,苎麻产业用板块涉及食品医药、美妆日化、绿色建材、复合新材料、制浆造纸等多个领域。苎麻生物质综合利用是提升该产业综合效益的出路。前期,通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布局汽车内饰、墙布、医卫健康等麻类应用领域,随后逐步覆盖麻在建材、交通、航空航天、军工、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创建苎麻产业创新联盟,将行业技术及人才优势有效融合,积极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布局,持续赋能特色苎麻产业,将其做大做强做优,促进特色苎麻产业的振兴及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千亿级“大麻纺”先进制造产业新高地。苎麻产业,是可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成就国家大健康战略、培育战略性的新型特色产业,应从全国角度将其作为实现绿色、循环、低碳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产业来部署,引导苎麻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以此积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为长江经济带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睿,杨飞,周波,等.中国苎麻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利用史[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258-266.

[2]陈继康,朱爱国,熊和平.中国苎麻农作学的成就与发展对策[J].中国麻业科学,2020421:43-48.

[3]刘冲,赵玲,李秀华,等.苎麻对农田土壤中汞、镉的吸收累积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5:1034-1042.

[4]熊和平.2014-2015国家麻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66-170.

[5]舒忠旭,张中华.浅谈四川发展苎麻产业的优势、前景与发展思路[J].中国麻业科学,2011333:132-133.

[6]熊和平.麻类作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6-70.

[7]张瞳,李涵.苎麻纺织技术在现代纺织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纺织报告,2021407:3-4.

[8]赵永霞,刘凯琳,张荫楠.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J].纺织导报,20201:25-42.

[9]陈继康,熊和平.2001—2016年中国苎麻生产格局变化与产量差研究[J].农学学报,2019910:6-12.

[10]吕江南,龙超海,马兰,等.我国麻类作物机械化作业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136:307-312.

[11]朱爱国,余永廷,陈权,等.洞庭湖区苎麻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13356:324-328.

[12]成雄伟.我国苎麻纺织工业历史现状及发展[J].中国麻业科学,2007S1:77-85.

[13]熊和平.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6:301-304.

[14]熊和平.抓住天然纤维复苏契机推动我国麻类产业发展——在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苎麻水土保持与麻菜套种现场观摩交流会上的讲话[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1:1-4.

[15]张小静.苎麻生物酶脱胶技术应用与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麻业科学,2010323:145-149.

[16]熊和平.苎麻多功能深度开发利用系列报道之一苎麻多功能开发潜力及利用途径[J].中国麻作,2001231:23-26.

 

文章摘自:杨洁唐昀申香英唐文峰肖群锋.我国苎麻产业现状与振兴发展[J].中国麻业科学20224404:253-256.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