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的适应性强,产量高(比苘麻产量高一倍以上)。从70年代初就开始引进种植,并在沿淮的怀远、五河、蚌埠郊区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我省淮北地区红麻生产基地。红麻对土壤要求不严,管理技术简便,但年年有零星的早蕾、早花现象,1992年由于特殊的因素影响,出现了大面积的早蕾、早花现象,早蕾、早花率达15% 40% ,最高达53.8%,严重影响了红麻的产量的质量。本文根据调查材料结合气象因素,对红麻早蕾、早花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技术对策。
一、红麻早蕾、早花的原因红麻在两广地区全生育期220天左右,株高
1.早蕾、早花与播种期的关系:1992年我县气候异常,从4月初起温度回升快,月平均气温在l
2.土壤水分的影响:红麻植株高大,茎叶繁茂,生长较快,因此需要水量大。在其旺长期(植株高
要求田间持水量80%左右。1992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一12一7 |我县气候是阴雨天气少,持续高温并伴有干旱,进入5月份,旱情发展更加严重,此时正值春麻旺长期,由于缺水,提前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出现早蕾。
3.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红麻对N、K反应敏感,需要量大,特别是植株高度为30
4.种性退化是内因:以上是造成“青皮3号” 的早蕾、早花现象的外部环境因素,而其根本内在因素是“青皮3号“的种性退化。“青皮3号”品种自育成推广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由于长期种植,特别是南方留种产地连年留种,加上提纯复壮工作跟不上,这样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使退化了的结实产籽率高的植株保留了下来,逐年繁衍,造成种性退化,在遇到外界条件不利时,便会出现早蕾、早花的现象。
二、技术对策
1.摘除早蕾、早花。对已出现大蕾和开花的田块要及时采取人工摘蕾、摘花、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
2.加强肥水管理。遇旱及时灌溉施肥,主要是补充氮肥,根据早蕾、早花的程度,亩施尿素10
3.叶面喷施赤霉素(920)。亩用赤霉素
4.适时收获,提高沤洗质量,增加经济收入。要密切注意红麻的长势长相,一旦麻株出现平顶,下部开花即可收获。要利用较高的水温和充裕的水源进行沤洗,提高麻的品质,同时可以抢早上市,增加经济收入。
5.适时播种。我县春麻的最佳播期为4月中、下旬,同时还可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夏麻,少种春麻。
6.选择优良品种。积极引进新品种(如粤743、粤丰1号等),逐步淘汰已退化的“青皮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