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中国知网,对《中国麻业科学》2011—2020年发表的基金论文进行检索,共计检索到基金论文464篇,并从基金论文比率、基金论文主题分布、基金论文学科分布、基金论文作者分布、基金论文机构分布、基金论文基金分布、基金论文地区分布等角度对检索到的464篇基金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中国麻业科学》共发表论文668篇,其中基金论文464篇,占比69.46%,且整体上基金论文比呈上升趋势;基金论文主题主要有工业大麻、新品种、种质资源等;基金论文量最多的学科是农作物,达326篇,占基金论文总发文量的70.26%;基金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和黑龙江2个省份的发文量最高,分别占基金论文总量的46.77%和18.10%;基金论文≥10篇的基金中:国家级的有97篇,占总数的20.91%,省部级的有83篇,占总数的17.89%。该研究有助于持续了解该刊的基金论文状况,进而可以科学评价该刊的情报能力,同时也为提高该刊办刊质量、扩大影响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中国麻业科学,基金论文,定量分析
一般而言,有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基金项目的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都通过了专家们的严格审查,项目申请人的学术资质、项目实施能力等均经过了严格论证[1-3],所以基金论文研究方向往往代表了某个领域的前沿、热点和新趋势,期刊刊载基金论文数量多可从侧面反映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影响力也较大[4-6]。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亚麻、大麻、红麻、剑麻等麻类作物和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科技动态、麻纺动态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供求信息”等栏目。
基金资助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7]。基金资助论文作为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代表着某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动向,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8]。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对《中国麻业科学》2011—2020年发表的基金论文进行检索,共计检索到基金论文464篇。从基金论文比率、主题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基金分布、地区分布等角度对检索到的464篇基金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多视角解读该刊基金论文的产出特点,有助于了解该刊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实力、掌握学科发展动向、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也能为该刊科学地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同时为麻类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以“中国麻业科学”为文献来源,选择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发表的基金论文进行检索,提取有效信息,建立数据库。对检出论文的基金论文比率、主题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基金分布、地区分布等采用Excel进行整理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金论文比率
基金论文数量的多少与所属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基金论文比是衡量期刊学术水平及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9-12],即期刊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类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基金论文比率的大小不仅能够反映刊物吸纳基金论文的能力,还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刊物报道本专业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由图1可知,2011—2020年,《中国麻业科学》共发表论文668篇,其中基金论文464篇,占比69.46%。在这10年间,基金论文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基金论文比达95.65%,创历史新高,说明该刊学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在业内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同时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及相关行业机构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越来越重视麻类学科的基金资助。该刊虽发文量较少,但发布的论文质量相对较高,有利于期刊的良性发展。
从《中国麻业科学》所载基金论文数量所呈现的增长态势也可看出,该刊当前越来越重视刊发基金论文,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麻类学科和麻产业相关基金资助课题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2.2 基金论文主题分布
基金论文的主题分布反映了专业领域内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刊物的主流方向及刊物特色。由表1可见,2011—2020年在《中国麻业科学》发表基金论文>10篇的主题有工业大麻、新品种、种质资源、油用亚麻、农艺性状等,这5个主题占基金论文总数的23.06%,说明这些问题是该刊物近10年侧重关注的问题。其中“工业大麻”主题发文量最高,达到30篇,其次是“新品种”,为27篇,它们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麻业科学》这一麻类学期刊近10年来最为偏重的主题。工业大麻是指四氢大麻酚(THC)含量低于0.3%的大麻品种。可以看出,从2018年开始,工业大麻主题文章发文数量明显上升,这主要是由于2018年开始掀起的工业大麻热,其功效成分CBD作为重要的药用资源,受到了投资者及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对其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加。另外,麻类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战略资源,是发展我国种业、保障作物生产实现综合自给的重要资源之一,所以关于麻类新品种及种质资源的研究一直是该行业的研究重点。
2.3 基金论文学科分布
由图2可知,2011—2020年在《中国麻业科学》发表基金论文量最多的学科是农作物,基金论文发文量达326篇,占该学科发文总量的86.24%,占基金论文总发文量的70.26%,说明农作物学科为该领域研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次是植物保护和轻工业手工业学科,分别占该学科发文总量的93.75%和58.33%,分别占基金论文总发文量的9.70%和6.0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麻类作物研究领域在植物保护和轻工业、手工业等学科的研究力量相对薄弱,获得项目基金支持的数量和范围较为局限,导致基金论文产出量总体偏低。
2.4 基金论文作者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20年在《中国麻业科学》发表基金论文排名前10位的作者主要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其中作者崔国贤和吴广文在本刊发表的基金论文数最多,达28篇;作者崔国贤在本刊发文数占其总发文量的37.04%;作者吴广文在本刊发文数占其总发文量的47.46%。然后是熊和平、黄思齐、陈继康、喻春明、李德芳、唐慧娟、康庆华、王玉富等,其在本刊发表的基金论文数均达各自在本刊发文数的82%以上,各作者在本刊的发文量均达作者总发文量的50%左右。这说明该刊吸引优质稿件的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核心作者的黏性较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加强同核心作者的良性互动,争取其将更多优质稿件投至该刊发表。
2.5 基金论文机构分布
2011—2020年在《中国麻业科学》发表基金论文≥10篇的机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东华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福建农林大学,这8家单位发表基金论文数达349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75.22%,见图3,说明这8家单位是《中国麻业科学》基金论文的主要撰稿者,也说明该刊拥有一批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保证了该刊丰富的、高质量的稿源,同时也反映出这8家单位人才济济、科研能力强、学术氛围浓、水平高,是麻类作物研究的主力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从事麻类作物研究的唯一国家级综合性专业研究所和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也是《中国麻业科学》的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在该刊发文量最高,达176篇,占基金论文发文总量的37.93%,绝对体现着国家农业科研国家队实力。湖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等机构均有从事麻类研究的专业团队,科研创新能力强,获得各类基金资助也较多。
2.6 基金论文地区分布
2011—2020年在《中国麻业科学》发表基金论文>10篇的地区主要有湖南、黑龙江、云南、河北、河南、上海等,见图4,其中湖南主要集中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机构的发文,黑龙江主要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云南主要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大学,河北为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为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则主要为东华大学。湖南和黑龙江2个省份的发文量最高,基金论文发文量分别占基金论文总量的46.77%和18.10%,这主要与麻类作物主产区分布有关。这些排名靠前的省份为该刊基金论文的核心产区,将对该学科的建设及期刊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7 基金分布
资助基金级别的高低与论文研究水平高低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却可以从侧面反映该学科所受资助基金的主要来源和该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受到的关注程度。对于一种期刊而言,其可以反映该刊在学科领域内和在研究者们心目中的地位。2011—2020年在《中国麻业科学》发表基金论文≥10篇的基金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见表3。其中国家级的有97篇,占总数的20.91%;省部级的有83篇,占总数的17.89%。这一现象并不代表该刊吸收高级别基金资助论文的能力偏低,而是说明该刊所载论文更为广泛地吸收了各个层次的基金,受到了从上而下各个层次基金的重视。鉴于该刊高级别基金资助的文章量相对偏低,日后可针对性地加强约稿等工作。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对《中国麻业科学》2011—2020年发表的基金论文进行检索,从基金论文比率、主题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基金分布、地区分布等角度对检索到的464篇基金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
①该刊2011—2020年发表的基金论文比为69.46%,且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②基金论文多属农作物学科,占基金论文总发文量的70.26%,论文主题主要为工业大麻、新品种、种质资源等。
③湖南和黑龙江2个省份的发文量最高,分别占基金论文总量的46.77%和18.10%,主要发文机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等。
④基金论文≥10篇的基金中:国家级的有97篇,占总数的20.91%;省部级的有83篇,占总数的17.89%。
由此可知,近10年来,《中国麻业科学》吸纳基金论文能力逐渐增强。研究主题与我国麻类作物研究主题一致,随着学科与产业发展的不断融合和创新,优质稿件引领着麻类作物研究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新潮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新颖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是我国麻类作物研究领域极其重要的学术期刊,也是麻类产业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3.2 发展建议
《中国麻业科学》自创刊以来始终保持平稳发展,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了一大难题。学术期刊作为主办单位对外宣传的窗口,反映本领域研究的前沿,是科研院所科研实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展示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重要标签,就前文分析结果来看,制约该刊发展最大的问题仍是稿源问题,故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加强编委会建设,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会职能。如建议每位编委每年确保推荐2篇及以上优质稿源、在重要时间节点或围绕热点研究开展选题策划及组稿约稿等。
②组建青年编委会。青年学者是未来科学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在科研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青年学者精力旺盛,可切实参加期刊的约稿、审稿及编辑等工作,从而助力期刊学术性、专业性的提升。
③加快集群化发展及新媒体建设。促进期刊转型升级,开发完善期刊一体化学术服务平台,提高刊物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开发微信公众号、转型XML云排版、使用OSID码等,完善数字出版生态链,加入成熟的期刊集群。
④发展一批青年审稿专家队伍,通过多种渠道,如同行推荐、学术会议、网络关键词查找等,在壮大期刊审稿队伍的同时扩大期刊的影响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稿源流失。
⑤对核心作者、优秀作者根据所发表文章的质量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于每年第一期杂志上刊登获奖作者名单。
⑥不断提高编辑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各方面能力,多与同行业专家交流学习。如可不定期邀请同行专家来编辑部指导交流,或派出人员出去学习有关期刊的先进管理理念等。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于善清,胡春霞,等.科技期刊评价中应重视“基金论文比”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0):134-135.
[2] 魏强.科技期刊基金论文统计中的评价指标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6):147-150.
[3] 张宁,余斌.临床医学类科技期刊基金论文比的研究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5(8):51-53.
[4] 刘睿远,刘雪立,王璞,等.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基于SCI数据库中眼科学期刊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72-476.
[5] 贾杰,官洪义,张瑞兴,等.《安徽医药》2001—2011年基金论文统计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6):870-872.
[6] 钱尔凡.《皖南医学院学报》作者群现状及基金论文定量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4):317-318.
[7] 高凡,王惠翔.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基金论文产出力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4(10):12-16.
[8] 傅丽君.《情报科学》2009—2010年基金资助论文定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4):136-138.
[9] 郭红,潘云涛.中国科技论文产出发展状况[J].科技管理研究,2008(1):72-74.
[10] 李亚琴,程金莲,刘雪萍.护理类期刊基金资助课题论文刊出分析[J].护理研究,2002,16(5):304-305.
[11] 邵晓军,颜志森.《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以来的作者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89-591.
[12] 唐增煦,陈海峰,崔彦红,等《.卫生研究》2008—2012年基金论文定量分析及建议[J].卫生研究,2013,42(5):852-853,874.
文章摘自:杨晶,王满生,孙士涛等.2011-2020年《中国麻业科学》基金论文产出定量分析[J].天津科技,2023,50(08):93-97.DOI:10.14099/j.cnki.tjkj.2023.0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