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罗布麻茶染料用量、pH值、染色时间、染色浴比、染色温度对罗布麻茶天然染料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然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罗布麻茶上染羊毛工艺进行了优化,探讨染色羊毛织物的色牢度以及罗布麻茶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机理。结果表明,罗布麻茶上染羊毛织物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100℃,浴比1∶30,染色时间80min;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等级达到4级;罗布麻茶成分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通过氢键及离子偶合作用上染到羊毛织物上。
关键词:天然染料;罗布麻茶;羊毛织物;染色工艺;响应面法
天然染料是来源于自然界的一种可再生染料资源,与合成染料相比,具有生态相容、低毒、可再生、功能性等特点[1]。罗布麻茶是用罗布麻叶制备的一类饮用茶叶,传统医学表明,罗布麻茶对高血压、气管炎、感冒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在医学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研究还表明,罗布麻叶提取物具有抗抑郁、抗凝血、抗动脉硬化、人体锂元素增强等作用[2-8]。这可能是由于罗布麻茶中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比如槲皮素等(见图1),使罗布麻叶具有了医药功能性[9-11]。在天然染料应用研究中,对于黄酮类天然染料的研究也逐年增多,为罗布麻茶作为天然染料提供了借鉴[12-13]。本文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罗布麻茶天然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染色工艺优化,并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的色牢度以及染色机理进行了分析。

图1 槲皮素结构
1试验部分
1.1材料及仪器
织物:羊毛织物(80g/m2,嘉兴市兴润毛纺织有限公司)。
染化料:罗布麻茶(新疆乌鲁木齐百草堂大药房),碳酸钠、冰醋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酸。
仪器:DF-II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江苏金坛医疗仪器厂),SHB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DZF-6020真空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E202FZH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ASX-24常温旋转式小样染色机(佛山市精柯纺织印染设备有限公司),UltrascanPro测色仪(美国HunterLab公司),Y(B)571-II预置式色牢度摩擦仪、SW-12A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2.1罗布麻茶天然染料制备
罗布麻茶前处理:罗布麻茶水洗两遍,摊开,自然阴干,粉碎,过40目筛网,装瓶备用。
罗布麻茶天然染料制备:称取一定量的罗布麻茶,浴比1∶30条件下,用水浸渍12h,100℃浸提150min,过滤,蒸干水分,所得棕褐色固体作为染料直接使用。
1.2.2染色方法
将羊毛织物在55℃温水中浸润5min,挤干水分,浴比40℃入染(罗布麻茶染料35%,浴比1∶40),升温至90°C,pH值3.0条件下(乙酸和碳酸钠调节),染色100min,水洗,晾干。
1.3测试方法
1.3.1 K/S值
K/S值利用Ultrascan Pro测色配色仪,采用Kubelka-Munk公式进行计算,见式(1)。
式中:K表示染料吸收系数;S表示染料散射系数;R表示织物在λmax下的反射值。
1.3.2色牢度
织物耐皂洗色牢度依据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标准进行测试评级。
织物耐摩擦色牢度依据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标准进行测试评级。
2结果与讨论
2.1不同染色条件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2.1.1pH值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不同pH值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见图2。
图2 pH值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pH值增加,染色羊毛织物K/S值逐渐降低。羊毛纤维上存在—NH2和—COOH,以及等电点。羊毛的等电点为4.7左右,当pH值小于4.7时,羊毛带正电荷,随着pH值逐渐减小,羊毛纤维上—NH3+数量逐渐增加。由于罗布麻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从图1中可以看出,槲皮素为多羟基醌结构,羟基在诱导作用下产生诱导偶极,与羊毛纤维上的—NH3+发生离子偶合作用。pH值减小,离子偶合作用增强,染色羊毛织物K/S值增加。当pH值大于4.7时,羊毛带负电荷,与罗布麻茶的离子偶合作用降低,染色织物K/S值降低。选择pH值为3.0较为合适。
2.1.2罗布麻茶用量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罗布麻茶用量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见图3。
图3 罗布麻茶用量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罗布麻茶用量增加,染色羊毛织物K/S值也逐渐增加。染料用量增加,与羊毛纤维作用的染料量也增加,染色羊毛织物K/S值增加,选择35%较为合适。
2.1.3染色时间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染色时间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染色时间增加,染色羊毛织物K/S值也逐渐增加。随着染色时间增加,染料分子与纤维接触的时间增加,更多的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与羊毛纤维发生作用,染色羊毛织物K/S值增加,选择染色时间为100min较为合适。
图4 时间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2.1.4染液浴比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浴比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浴比增加,染色织物K/S值增加,浴比为1∶40时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浴比,染色织物K/S值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浴比过小,染料容易发生聚集,不利于染料分子向纤维移动,同时易在纤维表面聚集,从而使染色织物K/S值较小。增加浴比,有利于染料随着染液的移动向纤维表面移动,然后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色织物K/S值较大。当浴比过大,染料在染浴中浓度降低,与羊毛纤维接触机会降低,染色织物K/S值较低,浴比为1∶40比较合适。
图5 浴比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2.1.5染色温度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温度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染色温度增加,染色织物的K/S值增加,当温度为90℃时达到最大值,超过90℃后,染色织物的K/S值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太低,羊毛的鳞片层没有张开,染料较难进入纤维内部。随着温度增加,染料分子动能增加,有助于染料分子向纤维表面移动,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但当温度过大,染料分子动能过大,易从纤维表面内部及表面解吸到染浴中,染色织物K/S值下降。温度为90℃较为合适。
经过上述分析,得到罗布麻茶上染羊毛织物的单因素优化工艺:染料用量为35%,pH值为3.0,浴比为1∶40,染色温度为90℃,染色时间为100min。
图6 温度对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影响
2.2 Box-Behnken设计优化罗布麻茶羊毛染色工艺
2.2.1 Box-Behnken 试验设计
选择染色时间、染色浴比、染色温度共3个因素,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K/S值(Y)为响应面值进行染色工艺优化,试验因素及水平表见表1[14-16]。
表1 Box-Behnken设计试验因素水平
2.2.2回归方程建立与方差分析
利用DesignExpert8.0软件,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了3因素3水平共17个试验点的响应面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Box-Behnken设计试验结果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得到染色时间(X1)、染色浴比(X2)、染色温度(X3)3个因素变量与染色羊毛织物K/S值(Y)的二次方程模型,见式(2)。
对二次方程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表3中,F表示整个拟合方程的显著性,F值越大,表示方程越显著,拟合程度也就越好;P值是衡量控制组与试验组差异大小的指标,P<0.0500表示两组存在差异,P<0.0100表示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0表示两组的差异极其显著,表明回归模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有极显著回归关系。从表3中可以看出,F模型=47.44,P模型<0.0001,说明二次回归方程式极显著,F失拟=2.37,P模型=0.2119>0.0500,表明相对于纯误差,失拟现象不显著,方程的拟合状况良好,可用于分析和预测本文的染色工艺。
同时,P(X3)小于0.0001,P(X1)和P(X2)大于0.0500,表明染色温度对罗布麻染羊毛织物K/S值的线性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染色时间和染色浴比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二次项,P(X22)和P(X23)均小于0.0001,P(X21)大于0.0500,说明X22和X23对罗布麻染色羊毛织物K/S值的响应曲面影响显著。P(X1X2)小于0.0001,而P(X1X3)和P(X2X3)均大于0.0500,表明在两两因素的互相作用中,时间和浴比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其余两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剔除二次回归方程中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得到优化方程见式(3)。
2.3最优染色工艺求解及验证
根据DesignExpert8.0软件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罗布麻茶上染羊毛织物的最佳工艺参数:染色温度100°C下染色,染色浴比1∶30,染色时间80min,在该条件下染色羊毛织物的理论K/S值为18.74。为验证预测结果,采用以上最佳染色工艺条件,得到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的实际平均K/S值为18.61,标准偏差(SD)=0.256,相对标准偏差(RSD)=1.37%,预测值和试验值具有良好的拟合性,因此所得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4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色牢度测试
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见表4。
表3 拟合方程的方差法分析和因素显著性分析
表4 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染色牢度
由表4可以看出,染色羊毛织物的色牢度可以达到4级,染色织物色牢度较好。罗布麻茶主要成分槲皮素结构中含有多羟基结构,可以与羊毛纤维上的氨基、羧基等形成氢键和离子偶极作用,上染到羊毛纤维上,染色织物具有一定的色牢度。
2.5染色机理分析
罗布麻茶上染羊毛织物可能的染色机理如图7所示。
图7 罗布麻茶上染羊毛织物染色机理
由图7可以看出,罗布麻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槲皮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多羟基结构,羊毛纤维上含有氨基、酰胺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同时,羊毛纤维上的氨基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氨基正离子,诱导槲皮素结构上的羟基产生诱导偶极,诱导偶极可以与羊毛纤维上的氨基正离子形成离子偶极相互作用。通过羟基和离子偶极作用,罗布麻茶上染到羊毛织物上,染色羊毛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
度[1]。
3结论
(1)选择染色时间、染色浴比、染色温度这3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罗布麻茶羊毛织物较优的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100℃,染色浴比1∶30,染色时间80min。
(2)罗布麻茶染色羊毛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4级,具有一定的染色应用性能。
(3)罗布麻茶成分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通过氢键及离子偶合作用上染到羊毛织物上。
参考文献
[1]单国华,赵涛,贾丽霞,等.天然染料媒染染色研究进展[J].针织工业,2017(9):33-38.
[2]WU T,LI X T,LI T T,et al.Apocynum venetum leaf extract exerts antidepressant -like effects and inhibits hippocam pal and cortical apoptosis of rats exposed to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 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8 (2):1-8.
[3]WANG L L, ZHANG X F, NIU Y Y, et al.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two novel polysaccharides from flowers of apocynum venetum [J]. International Jour 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9(124):1230-1237.
[4]MARTINS J,BRIJESH S.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anti-depres-santmedicinal plants: a review [J].Biomedicine&Pharmacotherapy,2018(104): 343-365.
[5]LU L, ZHANG D, SUN B, et al.Apocynum leaf extract inhibits the progress of atherosclerosis in rats via the AMPK/mTOR pathway [J ].Pharmazie , 2017,72(1):41-48.
[6]LI X T,WU T,YU Z H,et al. Apocy-num venetum leaf extract revers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chronically stressed rats by inhibi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J].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2018(100):394-406.
[7]JIANG L,WANG L,TANVEER M,et al. Lithium biofortification of medicinal tea apocynum venetum [J].Scientific Reports,2019,9(1):8182.
[8]GUAN L P, LIU B Y.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flavonoids and related analogues [J].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2016(121):47-57.
[9]TAN Z J,YI Y J,WANG H Y, et al.Extraction, preconcentration and isolation of flavonoids from apocynum venetum L. leaves using ionic liquid-based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an aqueous biphasic system [J].Molecules,2016,21(3):262.
[10]KHAN H, PERVIZ S, SUREDA A, et al. Current standing of plant derived flavonoids as an antidepressant[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18(119):176-188.
[11]DADEA C, DEJMKOVA H, SCAMPICCHIO M, et al. Medical compounds and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aqueous extracts of apocynum venetum L in Xinjiang, NW China[J].Monatshefte Fur Chemie,2019,150(3):451-460.
[12]KUMBHAR S, HANKARE P, SABALE S, et al. Eco-friendly dyeing of cotton with brown natural dye extracted from ficus amplissima smith leaves [J].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19,17(2):1161-1166.
[13]INPRASIT T, MOTINA K, PISITSAK P, et al. Dyeability and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of hemp fabric using natural bioactive neem extract[J].Fibers and Polymers,2018,19(10):2121-2126.
[14]许多,刘超,臧俊锋,等.棉秆皮微晶纤维素制备及得率分析[J].上海纺织科技,2019,47(5):20-24.
[15]张娟,颜怀玉,乔燕,等.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羽毛纤维超声波染色工艺[J].毛纺科技,2019,47(6):29-33.
[16]马笑飞,刘杰,魏玉娟,等.响应面法优化超低浴比姜黄染料染色工艺[J].针织工业,2019(8):57-60.
文章摘自:单国华,柳疆梅,张曼宁,贾丽霞.响应面法优化罗布麻茶天然染料上染羊毛织物[J].针织工业,2021(11):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