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及其应用和保存方法。本发明所述培养基包括红麻麻骨、棉籽壳、麦麸、玉米粉、蔗糖、碳酸钙和生物素,且不包括维生素B1。本发明在常规培养基基础上增加了红麻麻骨和生物素并删减了维生素B1,由此组成了一种新的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其能够显著降低因多次传代造成的菌种退化率较高问题,同时使菌种的菌丝生长速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技术要点
1.一种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红麻麻骨、棉籽壳、麦麸、玉米粉、蔗糖、碳酸钙和生物素,且不包括维生素B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如下:
红麻麻骨5-15%、棉籽壳50-61%、麦麸21-31%、玉米粉2-8%、蔗糖1-4%、碳酸钙1-4%和生物素0.005-0.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如下:
红麻麻骨10%、棉籽壳60.99%、麦麸2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或红麻麻骨10%、棉籽壳50.99%、麦麸3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培养基在保存食用菌中和/或在制备保存食用菌的基质载体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为侧耳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菌为刺芹侧耳菌。
7.一种保存食用菌菌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权利要求1-3任意一
项所述培养基中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的环境条件为18-25℃、60-70%相
对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为侧耳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耳菌为刺芹侧耳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及其应用和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菌种长期使用、保藏,以及转管次数过多,都会导致菌丝活力的下降,在菌种繁殖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某些原来优良的性状渐渐消失或变劣,出现长势弱,生长慢,出菇迟,产量低,质量差等变化。这些现象人们称之为“退化”。
而菌种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工培养菌种时,由于培养条件不适合(外因),其中包括营养、温度、湿度、通气、PH值等,不能满足它的生活要求,使食用菌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以至暂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表现优良种性。就某一菌株而言,随着培养和使用时间的延长,个体的菌龄越来越大,新陈代谢机能逐渐减低,失去抗逆能力,或失去高产性状,直至失去其使用价值。
由此可见,菌种“退化”是在传种继代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结果,也是一种病态和衰老的综合表现。我们应该一方面用妥善的保藏方法去延缓或遏制菌种迅速老化和变异;另一方面是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其“返老还童”,恢复原来的生活力和优良种性,达到复壮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使得所述培养基能够显著降低菌种多次传代带来的退化率,同时保证较快的菌丝生长速度;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培养基在食用菌菌种保存中的相关应用以及相对应的保存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包括红麻麻骨、棉籽壳、麦麸、玉米粉、蔗糖、碳酸钙和生物素,且不包括维生素B1。
针对现有的以棉籽壳为主的常规保存载体存在菌种退化率严重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增加和删减一些特定组分,解决了食用菌菌种多次继代后退化率较高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如下:
红麻麻骨5-15%、棉籽壳50-61%、麦麸21-31%、玉米粉2-8%、蔗糖1-4%、碳酸钙1-4%和生物素0.005-0.02%。其中,红麻麻骨优选为10%;棉籽壳优选为50.99-60.99%,蔗糖优选为2%、碳酸钙优选为2%,生物素优选为0.01%。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基以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如下:
红麻麻骨10%、棉籽壳60.99%、麦麸2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或红麻麻骨10%、棉籽壳50.99%、麦麸3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
本发明在常规棉籽壳培养基基础上增加或删减一些组分,设置为多种对照培养基和本发明培养基进行刺芹侧耳菌的保存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及格过三次传代,本发明的菌种退化率分别为<1%、≤5%和<15%,而各对照培养基则明显较高,特别是在第三次传代后;同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本发明培养基也保持较高的水平。这说明本发明所述培养基能够极大地延续菌种的性状,维持其生活力。
基于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出了所述培养基在保存食用菌中和/或在制备保存食用菌的基质载体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保存侧耳菌的范畴中,更具体地是保存刺芹侧耳菌(杏鲍菇)。
根据上述应用,本发明对应提供了一种保存食用菌菌种的方法,将食用菌菌种接种至所述培养基中保存。其中,所述保存的环境条件为18-25℃、60-70%相对湿度;优选为23-25℃、65-70%相对湿度,具体为25℃、70%相对湿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常规培养基基础上增加了红麻麻骨并删减了维生素B,由此组成了一种新的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其能够显著降低因多次传代造成的菌种退化率较高问题,同时使菌种的菌丝生长速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及其应用和保存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所述培养基及其应用和保存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培养基及其应用和保存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在本发明各项对比试验中,各组除去应有的差别外,其余试验环境和材料保持一致。以下就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食用菌菌种保存培养基及其应用和保存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保存培养基
红麻麻骨10%、棉籽壳60.99%、麦麸2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
红麻麻骨10%、棉籽壳50.99%、麦麸3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
实施例2
不同保存培养基对比试验
1、试验培养基
1号培养基:红麻麻骨10%、棉籽壳60.99%、麦麸2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
2号培养基:红麻麻骨10%、棉籽壳50.99%、麦麸3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
3号培养基:红麻麻骨20%、棉籽壳50.99%、麦麸2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维生素B10.01%;
4号培养基:红麻麻骨20%、棉籽壳40.99%、麦麸3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维生素B10.01%;
5号培养基(常规培养基):棉籽壳70.99%、麦麸2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维生素B10.01%和生物素0.01%;
各组培养基分为40袋,每袋总重相同,接种相同量的同一刺芹侧耳菌(杏鲍菇),在
25℃、70%相对湿度下保存,每隔3天传代一次,共三次传代,统计菌种传代前的菌丝生长速度以及每次传代后的菌种退化率;
菌种退化率=生长不好的菌种袋数/总袋数(%)
2、试验结果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培养基保存的菌种每次传代后都保持较低的退化率,而另
外三种对照培养基,退化率明显较高,且随着传代次数增加,退化率越发增高;同时,菌丝生长速度上也是本发明保持较高的水平。
实施例3
本发明保存培养基组分作用的验证在实施例2的1号和2号培养基基础上,添加维生素B1和增加红麻麻骨用量,组成如下四种对照培养基:
A培养基:红麻麻骨10%、棉籽壳60.99%、麦麸2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维生素B10.01%和生物素0.01%;
B培养基:红麻麻骨10%、棉籽壳50.99%、麦麸3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维生素B10.01%和生物素0.01%;
C培养基:红麻麻骨20%、棉籽壳50.99%、麦麸2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
D培养基:红麻麻骨20%、棉籽壳40.99%、麦麸31%、玉米粉4%、蔗糖2%、碳酸钙2%和生物素0.01%;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统计菌种退化率和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见表2。
表2
由表2可以看出,A、B两种培养基添加了维生素B,无论菌丝生长速度还是菌种退化率均明显增加;C、D提高了红麻麻骨的用量,但是菌丝生长速度降低,菌种退化率也明显增
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摘自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彭源德,谢纯良,朱作华,申请号201811115143.1申请日 2018 .09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