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中织物采用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造而成,两种纤维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苎麻纤维,60%棉纤维,采用苎麻纤维的主体长度范围为:40—70mm;染整加工工艺主要包括织造—煮练—漂白—染色—整理;织造过程主要包括: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造。染色后的苎麻纤维与棉纤维同色性好,降低了织物的强力损伤。
技术要点
1.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中织物采用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造而成,两种纤维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苎麻纤维,60%棉纤维,采用苎麻纤维的主体长度范围为:40—70mm;染整加工工艺主要包括织造—煮练—漂白—染色—整理;织造过程主要包括: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其中浆纱是采用泡沫上浆,浆料发泡剂的组成为: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0—38wt%, 十二烷磺酸钠10—20wt%,月桂醇硫酸酯钠盐5—8wt%,烷基叔胺2—5wt%,硬脂酸胺5—10wt%,上浆浆料为PVA—1799浆料,机械打泡,发泡率在17:1,控制上浆率在10—15%;将织造后的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煮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煮练后的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物进行漂白,其工艺为:40%双氧水15g/L,四乙酰乙二胺 10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染色采用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水浴进行染色,其中选用10g/L分散红、20g/L分散黄棕、15g/ L活性黄和5g/L活性红四种染料的拼色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染色后的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进行柔软、定性整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染整工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苎麻纤维是一种不经常被用于工业的绿色纤维,目前对于苎麻纤维的工业利用手段及方法还比较少。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为了提高混纺织物的同色性。
2.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中织物采用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造而成,两种纤维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苎麻纤维,60%棉纤维,采用苎麻纤维的主体长度范围为:40—70mm;
染整加工工艺主要包括织造—煮练—漂白—染色—整理;
织造过程主要包括: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造;
其中浆纱是采用泡沫上浆,浆料发泡剂的组成为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0—38wt%,十二烷磺酸钠10—20wt%,月桂醇硫酸酯钠盐5—8wt%,烷基叔胺2—5wt%,硬脂酸胺5—10wt%,上浆浆料为PVA—1799浆料,机械打泡,发泡率在17:1,控制上浆率在10—15%;将织造后的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煮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煮练后的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物进行漂白,其工艺为:40%双氧水15g/L,四乙酰乙二胺10g/L。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染色采用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水浴进行染色,其中选用10g/L分散红、20g/L分散黄棕、15g/L活性黄和5g/L活性红四种染料的拼色配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将染色后的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进行柔软、定性整理。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本发明制成的
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染色后的苎麻纤维与棉纤维同色性好,降低了织物的强力损伤。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中织物采用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造而成,两种纤维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40%苎麻纤维,60%棉纤维,采用苎麻纤维的主体长度为:56mm;
染整加工工艺主要包括织造—煮练—漂白—染色—整理;
织造过程主要包括: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整经—浆纱—织造;
其中浆纱是采用泡沫上浆,浆料发泡剂的组成为: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0— 38wt%,十二烷磺酸钠15wt%,月桂醇硫酸酯钠盐7wt%,烷基叔胺4wt%,硬脂酸胺8wt%,上浆浆料为PVA—1799浆料,机械打泡,发泡率在17:1,控制上浆率在11%;将织造后的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物进行煮练。
将煮练后的苎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织物进行漂白,其工艺为:40%双氧水15g/L,四乙酰乙二胺10g/L。其中染色采用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水浴进行染色,其中选用10g/L分散红、20g/L分散黄棕、15g/L活性黄和5g/L活性红四种染料的拼色配方。将染色后的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进行柔软、定性整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牛奶脱水脱脂后溶解,形成成牛奶乳酪蛋白的线形大分子,与聚丙烯睛接枝共聚后喷丝、烘干得苎麻纤维;
步骤二、将棉纤维通过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水洗至中性、烘干;将苎麻纤通过弱酸性防染剂预处理,烘干;
步骤三、将预处理后的棉纤维与预处理后的苎麻纤维经过清棉和梳棉工序后以8:2的比例混合并条,通过粗纱机、细纱机得到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
步骤四、将上述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相对织物质量分数为1%(o .w .f)的中性染料、氯化钠、放入盛有水的恒温水浴锅中,浴比1:43,50℃条件下保温25min染色,以每分钟1.5℃升温至68℃,加入碳酸钠保温43min固色,然后将染过色的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热水清洗后温度降至48℃,加入皂洗剂,快速升温至75℃条件下保温10min,在65℃条件下水洗,烘干得染色的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牛奶脱水脱脂后溶解,形成成牛奶乳酪蛋白的线形大分子,与聚丙烯睛接枝共聚后喷丝、烘干得苎麻纤维;
步骤二、将棉纤维通过质量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水洗至中性、烘干;将苎麻纤通过弱酸性防染剂预处理,烘干;
步骤三、将预处理后的棉纤维与预处理后的苎麻纤维经过清棉和梳棉工序后以77:23的比例混合并条,通过粗纱机、细纱机得到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
步骤四、将上述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相对织物质量分数为1%(o .w .f)的中性染料、氯化钠、放入盛有水的恒温水浴锅中,浴比1:45,55℃条件下保温30min染色,以每分钟 1 .5℃升温至70℃,加入碳酸钠保温45min固色,然后将染过色的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热水清洗后温度降至55℃,加入皂洗剂,快速升温至80℃条件下保温10min,在70℃条件下水洗,烘干得染色的苎麻纤维棉混纺织物。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实施例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情况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摘自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人:王冬,申请号202011258445 .1,申请日202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