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对棉纤维进行紫外光辐照后,放入耐磨抑菌液中,经浸渍、烘干,得到耐磨纤维;S2:(1)采用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壳聚糖;(2)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依次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改性壳聚糖、2巯基乙烷磺酸钠反应,最后乳化,得到纤维处理剂;S3:(1)将亚麻纤维、耐磨纤维依次经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亚麻混纺纱线粗品;(2)将亚麻混纺纱线粗品浸泡到纤维处理剂中,经浸轧、烘干,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棉纤维进行紫外光辐照后,放入耐磨抑菌液中,经浸渍、烘干,得到耐磨纤维;
S2:(1)采用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壳聚糖;(2)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依次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改性壳聚糖、2巯基乙烷磺酸钠反应,最后乳化,得到纤维处理剂;
S3:(1)将亚麻纤维、耐磨纤维依次经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亚麻混纺纱线粗品;(2)将亚麻混纺纱线粗品浸泡到纤维处理剂中,经浸轧、烘干,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1)将羊毛纤维浸渍于丙酮中,浸渍2~4h后,取出洗涤,于室温下晾干,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A;
(2)采用280~315nm的紫外光对预处理棉纤维进行均匀辐照处理30~90min,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B;
(3)将预处理羊毛纤维B和腈纶纤维开松混合,得到混合纤维;
(4)将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于40~60℃下,放置4~8h,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耐磨抑菌颗粒;
(5)将耐磨抑菌颗粒、硅烷偶联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于70~80℃下搅拌30~60min,得到耐磨抑菌液;
(6)将混合纤维放入耐磨抑菌液中,浸渍处理10~20min后,烘干,得到耐磨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羊毛纤维B、腈纶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1~2);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硝酸银两者质量比为50:1,其中,介孔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0~100nm,孔径5~10nm;所述耐磨抑菌颗粒、混合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5):25;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加入量为耐磨抑菌颗粒质量的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
(1)壳聚糖加入到2~5v/v%的乙酸水溶液中,于40~50℃下,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将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于40~50℃下,搅拌溶解,得到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
(2)将壳聚糖溶液和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混合,并向其中加入缩合剂和酰化催化剂,40~50℃下,反应6~24h,结束反应,加入碱调节溶液至中性,经分离,得到改性壳聚糖;
(3)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聚己二酸乙二醇酯搅拌加热至60~80℃,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1~2h,得到产物A;
(4)向产物A中加入改性壳聚糖,继续反应1~3h,得到产物B;
(5)降低产物B的温度至30~40℃,加入2巯基乙烷磺酸钠、光引发剂,搅拌分散后,使用365nm紫外光照射反应30~60min,结束反应,最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乳化30min,得到纤维处理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壳聚糖6~10份、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3~5份、缩合剂0.12~0.3份、酰化催化剂0.06~0.3份、乙酸水溶液50份、二甲基甲酰胺4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合剂包括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和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中的任一种;所述酰化催化剂包括4N,N二甲基吡啶、1羟基苯并三氮唑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理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聚己二酸乙二醇酯1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0~20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0.5份、改性壳聚糖5~10份、2巯基乙烷磺酸钠2~5份、光引发剂0.1~0.5份、去离子水10~20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轧:采用二浸二轧的方式,于室温下一浸30~60min,轧余率90±5%;再于室温下二浸5~10min,轧余率90±5%。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亚麻纤维20~70份、耐磨纤维10~50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亚麻纤维具有吸湿性强、散热快、透气性好、抗静电性好以及抑菌性能优异的特性,被称为“天然纤维中的纤维皇后”,被广泛应用于夏季服装面料当中。但纯麻织物存在抗皱性差、弹性差等缺陷,其中最为致命的缺陷在于其与皮肤接触的舒适性较差,极易引起皮肤刺痒感,这无疑制约着亚麻在纺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提高亚麻在纺织行业中的地位,人们开始将其与棉、动物毛发、涤纶等混纺,在保持亚麻织物优点的同时,对亚麻织物的相关缺陷进行改善,以提高亚麻织物的实用性。
基于此,本发明将提供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该混纺纱线尺寸稳定,蓬松柔软,具有优异的纺、织、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棉纤维进行紫外光辐照后,放入耐磨抑菌液中,经浸渍、烘干,得到耐磨纤维;
S2:(1)采用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壳聚糖;(2)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依次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改性壳聚糖、2巯基乙烷磺酸钠反应,最后乳化,得到纤维处理剂;
S3:(1)将亚麻纤维、耐磨纤维依次经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亚麻混纺纱线粗品;(2)将亚麻混纺纱线粗品浸泡到纤维处理剂中,经浸轧、烘干,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纤维的制备方法为:(1)将羊毛纤维浸渍于丙酮中,浸渍2~4h后,取出洗涤,于室温下晾干,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A;(2)采用280~315nm的紫外光对预处理棉纤维进行均匀辐照处理30~90min,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B;(3)将预处理羊毛纤维B和腈纶纤维开松混合,得到混合纤维;(4)将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于40~60℃下,放置4~8h,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耐磨抑菌颗粒;(5)将耐磨抑菌颗粒、硅烷偶联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于70~80℃下搅拌30~60min,得到耐磨抑菌液;(6)将混合纤维放入耐磨抑菌液中,浸渍处理10~20min后,烘干,得到耐磨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羊毛纤维B、腈纶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1~2)。
进一步的,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硝酸银两者质量比为50:1;其中,介孔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0~100nm,孔径5~10nm。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抑菌颗粒、混合纤维两者质量比为(1~5):25。
进一步的,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β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硅烷偶联剂加入量为耐磨抑菌颗粒质量的3~5%。
方案中,由于羊毛纤维具有亲肤、抗皱的特点,因而本发明中设计采用羊毛纤维与亚麻纤维混纺,其可以中和改善亚麻纤维对皮肤的刺激性和易皱的缺点。但同时考虑到棉纤维的耐磨性比较欠缺,因而方案中将腈纶纤维和羊毛纤维混合,以增强其耐磨性。另外,考虑到羊毛纤维若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易发生霉变,因而方案中配制了耐磨抑菌液对其进行改善,以增强其抗菌性,且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强其耐磨性。在浸渍耐磨抑菌液前,先对羊毛纤维进行了紫外光辐照处理:一方面,经紫外光辐照处理后,可以破坏羊毛纤维鳞片表层的二硫键,进而使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增强;另一方面,经紫外光辐照处理后,羊毛纤维表面可以引入OH、NH2这类极性基团,有助于后续与介孔二氧化硅结合,进而有效增强纤维的耐磨抑菌性。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1)壳聚糖加入到2~5v/v%的乙酸水溶液中,于40~50℃下,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将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中,于40~50℃下,搅拌溶解,得到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2)将壳聚糖溶液和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混合,并向其中加入缩合剂和酰化催化剂,40~50℃下,反应6~24h,结束反应,加入碱调节溶液至中性,经分离,得到改性壳聚糖;(3)惰性气体保护下,将聚己二酸乙二醇酯搅拌加热至60~80℃,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1~2h,得到产物A;(4)向产物A中加入改性壳聚糖,继续反应1~3h,得到产物B;(5)降低产物B的温度至30~40℃,加入2巯基乙烷磺酸钠、光引发剂,搅拌分散后,使用365nm紫外光照射反应30~60min,结束反应,最后加入去离子水,搅拌乳化10~30min,得到纤维处理剂。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壳聚糖6~10份、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3~5份、缩合剂0.12~0.3份、酰化催化剂0.06~0.3份、乙酸水溶液50份、二甲基甲酰胺40份。
进一步的,所述缩合剂包括但不限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和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酰化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4N,N二甲基吡啶、1羟基苯并三氮唑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处理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聚己二酸乙二醇酯1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0~20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1~0.5份、改性壳聚糖5~10份、2巯基乙烷磺酸钠2~5份、光引发剂0.1~0.5份、去离子水10~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浸轧:采用二浸二轧的方式,于室温下一浸30~60min,轧余率90±5%;再于室温下二浸5~10min,轧余率90±5%。
方案中,通过酰胺化反应,将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接枝到壳聚糖上,完成对壳聚糖的改性处理,使不溶于水的壳聚糖嵌入水性聚氨酯中,最后再通过点击反应,将2巯基乙烷磺酸钠接枝到水性聚氨酯上,制备得到纤维处理剂。原理在于:壳聚糖具有一定抗菌性,但其不溶于水,难以直接对纤维进行改性,因而方案中先对其进行改性,再将其嵌入水性聚氨酯中(聚氨酯可作为纤维织物和合成织物的整理剂,能够调节和改善织物的手感、抗皱性和起球性,同时织物的吸水性也会得到改善,使织物穿着更为舒适),进而使得水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同时考虑到亚麻织物相比于其它纤维织物,其穿着舒适度更低,为了进一步提高亚麻织物的质量和附加价值,以更符合当今对于服装高档、舒适的潮流。本发明中进一步通过点击反应将2巯基乙烷磺酸钠接枝到纤维处理剂上,通过2巯基乙烷磺酸钠引入磺酸盐,磺酸盐能够对纤维的柔顺性进一步进行改善,同时可以增强纤维的吸水性和热稳定性,使其更易于加工处理。最终使得纤维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同时织物柔软,不易起皱、起球(耐磨性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数计,亚麻纤维20~70份、耐磨纤维10~50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将耐磨纤维、亚麻纤维一同进行混纺,最后经纤维处理液浸轧处理,制备得到一种耐磨抑菌性能优异的亚麻混纺纱线;
(2)本发明制备的亚麻混纺纱线生产的织物相较于传统亚麻纱线生产的织物,其具有更好的抗皱性能和吸湿性能;
(3)本发明制备的亚麻混纺纱线生产的织物亲肤,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穿着舒适。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亚麻混纺纱线生产的织物柔软、不易起皱、起球、穿着舒适,极大的提高了亚麻织物的质量和附加价值,更符合当今对于服装高档、舒适的潮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
S1:制备耐磨纤维:(1)将40份的羊毛纤维浸渍于100份丙酮中,浸渍3h后,取出洗涤,于室温下晾干,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A;(2)采用280nm的紫外光对预处理棉纤维进行均匀辐照处理60min,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B;(3)将35份的预处理羊毛纤维B和50份的腈纶纤维开松混合,得到混合纤维;(4)将10份的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20份的1wt%的硝酸银水溶液中,于50℃下,放置6h,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耐磨抑菌颗粒;(5)将8份的耐磨抑菌颗粒、0.3份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100份的去离子水中,于75℃下搅拌30min,得到耐磨抑菌液;(6)将50份的混合纤维放入耐磨抑菌液中,浸渍处理15min后,烘干,得到耐磨纤维;
S2:制备纤维处理剂:(1)16份的壳聚糖加入到100份的4v/v%的乙酸水溶液中,于45℃下,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将8份的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加入到80份的二甲基甲酰胺中,于45℃下,搅拌溶解,得到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2)将壳聚糖溶液和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混合,并向其中加入0.4份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0.3份的4N,N二甲基吡啶,45℃下,反应12h,结束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至中性,经分离,得到改性壳聚糖;(3)氮气保护下,将20份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搅拌加热至70℃,加入30份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6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2h,得到产物A;(4)向产物A中加入16份的改性壳聚糖,继续反应2h,得到产物B;(5)降低产物B的温度至30℃,加入7份的2巯基乙烷磺酸钠、0.6份的光引发剂,搅拌分散后,使用365nm紫外光照射反应45min,结束反应,最后加入4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乳化20min,得到纤维处理剂;
S3:(1)将60份的亚麻纤维、30份的耐磨纤维依次进行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亚麻混纺纱线粗品;(2)将亚麻混纺纱线粗品浸泡到纤维处理剂中,经浸轧(于室温下一浸30min,轧余率90%;再于室温下二浸5min,轧余率90%。)、烘干,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实施例2: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
S1:制备耐磨纤维:(1)将40份的羊毛纤维浸渍于100份丙酮中,浸渍3h后,取出洗涤,于室温下晾干,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A;(2)采用280nm的紫外光对预处理棉纤维进行均匀辐照处理60min,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B;(3)将35份的预处理羊毛纤维B和35份的腈纶纤维开松混合,得到混合纤维;(4)将10份的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20份的1wt%的硝酸银水溶液中,于50℃下,放置6h,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耐磨抑菌颗粒;(5)将6份的耐磨抑菌颗粒、0.18份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100份的去离子水中,于75℃下搅拌30min,得到耐磨抑菌液;(6)将50份的混合纤维放入耐磨抑菌液中,浸渍处理10min后,烘干,得到耐磨纤维;
S2:制备纤维处理剂:(1)16份的壳聚糖加入到100份的4v/v%的乙酸水溶液中,于45℃下,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将6份的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加入到80份的二甲基甲酰胺中,于45℃下,搅拌溶解,得到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2)将壳聚糖溶液和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混合,并向其中加入0.24份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0.12份的4N,N二甲基吡啶,45℃下,反应12h,结束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至中性,经分离,得到改性壳聚糖;(3)氮气保护下,将20份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搅拌加热至70℃,加入30份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6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2h,得到产物A;(4)向产物A中加入10份的改性壳聚糖,继续反应2h,得到产物B;(5)降低产物B的温度至30℃,加入4份的2巯基乙烷磺酸钠、0.2份的光引发剂,搅拌分散后,使用365nm紫外光照射反应45min,结束反应,最后加入4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乳化20min,得到纤维处理剂;
S3:(1)将60份的亚麻纤维、30份的耐磨纤维依次进行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亚麻混纺纱线粗品;(2)将亚麻混纺纱线粗品浸泡到纤维处理剂中,经浸轧(于室温下一浸30min,轧余率90%;再于室温下二浸5min,轧余率90%。)、烘干,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实施例3: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制备工艺:
S1:制备耐磨纤维:(1)将40份的羊毛纤维浸渍于100份丙酮中,浸渍3h后,取出洗涤,于室温下晾干,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A;(2)采用280nm的紫外光对预处理棉纤维进行均匀辐照处理60min,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B;(3)将35份的预处理羊毛纤维B和70份的腈纶纤维开松混合,得到混合纤维;(4)将10份的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20份的1wt%的硝酸银水溶液中,于50℃下,放置6h,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耐磨抑菌颗粒;(5)将10份的耐磨抑菌颗粒、0.5份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100份的去离子水中,于75℃下搅拌30min,得到耐磨抑菌液;(6)将50份的混合纤维放入耐磨抑菌液中,浸渍处理20min后,烘干,得到耐磨纤维;
S2:制备纤维处理剂:(1)16份的壳聚糖加入到100份的4v/v%的乙酸水溶液中,于45℃下,搅拌溶解,得到壳聚糖溶液;将10份的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加入到80份的二甲基甲酰胺中,于45℃下,搅拌溶解,得到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2)将壳聚糖溶液和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溶液混合,并向其中加入0.4份的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0.3份的4N,N二甲基吡啶,45℃下,反应12h,结束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至中性,经分离,得到改性壳聚糖;(3)氮气保护下,将20份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搅拌加热至70℃,加入30份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0.6份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反应2h,得到产物A;(4)向产物A中加入20份的改性壳聚糖,继续反应2h,得到产物B;(5)降低产物B的温度至30℃,加入10份的2巯基乙烷磺酸钠、0.6份的光引发剂,搅拌分散后,使用365nm紫外光照射反应45min,结束反应,最后加入40份的去离子水,搅拌乳化20min,得到纤维处理剂;
S3:(1)将60份的亚麻纤维、30份的耐磨纤维依次进行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亚麻混纺纱线粗品;(2)将亚麻混纺纱线粗品浸泡到纤维处理剂中,经浸轧(于室温下一浸30min,轧余率90%;再于室温下二浸5min,轧余率90%。)、烘干,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下面以实施例1为基础,进行对照实验,具体为对比例1~4,如下所述:
对比例1:对比例1基于实施例1,调整了: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的原料比例,其它工艺保持不变,具体为:
S3:(1)将60份的亚麻纤维、5份的耐磨纤维依次进行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亚麻混纺纱线粗品;(2)将亚麻混纺纱线粗品浸泡到纤维处理剂中,经浸轧(于室温下一浸30min,轧余率90%;再于室温下二浸5min,轧余率90%。)、烘干,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对比例2:对比例2基于实施例1,调整了:耐磨纤维中不掺入腈纶纤维,其他工艺保持不变,具体为:
S1:制备耐磨纤维:(1)将50份的羊毛纤维浸渍于100份丙酮中,浸渍3h后,取出洗涤,于室温下晾干,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A;(2)采用280nm的紫外光对预处理棉纤维进行均匀辐照处理60min,得到预处理羊毛纤维B;(3)将10份的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20份的1wt%的硝酸银水溶液中,于50℃下,放置6h,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耐磨抑菌颗粒;(4)将8份的耐磨抑菌颗粒、0.3份的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到100份的去离子水中,于75℃下搅拌30min,得到耐磨抑菌液;(6)将50份的预处理羊毛纤维B放入耐磨抑菌液中,浸渍处理15min后,烘干,得到耐磨纤维。
对比例3:对比例3基于实施例1,调整了:不对羊毛纤维进行处理,即不制备耐磨纤维,仅用羊毛纤维,其它工艺保持不变,具体为:
S3:(1)将60份的亚麻纤维、30份的羊毛纤维依次进行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亚麻混纺纱线粗品;(2)将亚麻混纺纱线粗品浸泡到纤维处理剂中,经浸轧(于室温下一浸30min,轧余率90%;再于室温下二浸5min,轧余率90%。)、烘干,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对比例4:对比例4基于实施例1,调整了:不用纤维处理剂对亚麻混纺纱线粗品进行处理,其它工艺保持不变,具体为:
S3:将60份的亚麻纤维、30份的耐磨纤维依次进行开松混合、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
以上实施例中,所有原料来源如下:介孔二氧化硅纯度99%,粒径为50~100nm,孔径5~10nm,购于上海多曼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硝酸银、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壳聚糖、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纯度均为99%,购于湖北永阔科技有限公司;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聚己二酸乙二醇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巯基乙烷磺酸钠纯度均为99%,购于上海金锦乐实业有限公司;4N,N二甲基吡啶纯度99%、光引发剂型号IHTPIMBF,CAS号:15206550,购于湖北巨胜科技有限公司。
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备得到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统一加工成相同尺寸织物,并依次进行相关性能测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抑菌性:参照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三部份:振荡法》的方法进行测试,抑菌率计算公式如下:抑菌率=(AB)/A×100%,式中,A表示对照样振荡18h后烧瓶内的活菌浓度平均值,CFU/mL;B表示抗菌织物振荡18h后烧瓶内的活菌浓度平均值,CFU/mL;
2.断裂强力:参照GB/T3923.1—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进行测试;
3.起毛起球性:参照GB/T4802.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进行测试。
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结果分析:从上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具有优异的抑菌性能,最高达到98.5%;另外从断裂伸长率和扛起毛起球级别(大于4为优秀)两者的综合分析,可以得知本发明制备的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具有较强的韧性和耐磨性,即纺织品不易起皱、起球、穿着舒适,极大的提高了亚麻织物的质量和附加价值,更符合当今对于服装高档、舒适的潮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文章摘自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耐磨抑菌亚麻混纺纱线及其制备工艺,发明人:魏海英,谢玉忠,王孝建,徐加豹,张祥兵,林庆伟,沈宏为,申请号,202411149155.1,申请日,2024.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