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为探究不同生育期菜用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叶片总酚?总黄酮?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的积累特性,为菜用黄麻的合理采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以秋葵?山药?油麦菜为对照,分别于苗期?打顶期?开花期?蒴果期测定分析菜用黄麻叶片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的积累变化规律,比较菜用黄麻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分析生育期与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总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均存在差异。2个菜用黄麻品种的总酚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蒴果的含量显著高于(P<0.05,下同)其他生育期分别达4.064mg·g−1和3.852mg·g−1;生育期相同时桂麻菜1号的总酚含量在苗期和蒴果期高于桂麻菜2号?随生育期延长桂麻菜1号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开花期时含量最高达2.755mg·g−1;桂麻菜2号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蒴果期含量最高达4.755mg·g−1,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生育期相同时桂麻菜2号的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桂麻菜1号。随生育期的延长桂麻菜1号的多糖含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桂麻菜2号的多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个菜用黄麻品种蒴果期时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分别达3.175%和1.240%;生育期相同时桂麻菜2号仅在苗期时多糖含量高于桂麻菜1号。2个菜用黄麻品种各生育期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但多糖含量显著低于秋葵和山药,在蒴果期时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油麦菜。仅桂麻菜2号的总黄酮含量与生育期显著的正相关,其他均不显著相关。【结论】蒴果期采收菜用黄麻叶更有利于总酚?总黄酮?多糖的累积。
关键词:菜用黄麻;总酚;总黄酮;多糖;生育期
0 引言
【研究意义】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为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生产上有长果种和圆果种两个栽培种,依据用途可分为纤用黄麻和菜用黄麻。菜用黄麻主要作为蔬菜进行食用,在中国广西桂南?广东潮汕?福建闽中南?闽西北?重庆等地区均有栽培和食用黄麻嫩茎叶的习惯[1]。菜用黄麻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及硒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糖?总酚?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缓解疼痛?抑制肿瘤?抑菌?润肠通便等功效[2-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类健康的日益关注,植物天然活性成分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总酚?总黄酮?多糖等成分被广泛研究。品种?生育期?组织部位等显著影响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合成积累及含量[5]。因此研究不同生育期菜用黄麻叶总酚?总黄酮?多糖的积累特性,对菜用黄麻的合理采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不同作物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生物活性物质成分含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史冠莹等[6]研究表明产地气候?生长环境?生长期等因素均会影响香椿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徐建霞等[7]研究表明玉米须的总黄酮和多糖含量从未授粉期到成熟期呈下降的趋势,相同生长期不同品种的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均存在差异;安景舒等[8]研究表明不同梨品种间总酚和黄酮含量存在差异,且不同组织的总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差异;宋彪等[9]研究表明柚的总酚?总黄酮相对含量和积累量在果皮和果肉上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成熟期总酚及总黄酮平均相对含量和积累量较膨大期升高。目前关于黄麻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提取?抗氧化能力评估等方面[10-12],关于黄麻生物活性物质成分积累的研究相对较少,Adedayo等[13]研究表明不同食用黄麻品种的生物活性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Yan等[14]研究表明长果种黄麻的整株?叶?茎的总黄酮及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Biswas等[15]研究表明圆果种黄麻叶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别在3.04~7.89mg·g−1和5.12~7.61mg·g−1,长果种黄麻叶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别在5.26~13.66mg·g−1和5.41~7.78mg·g−1。冯湘沅等[16]研究表明圆果种黄麻叶多糖的含量高于长果种,两种多糖理化特征存在差异。【本研究切入点】虽然前人对黄麻叶的总酚?总黄酮?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报道,但多集中在某一特定时期,关于菜用黄麻不同生育期总酚?总黄酮?多糖的积累特性研究有待深入探讨。【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圆果种菜用黄麻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为试验材料,以市售秋葵?山药?油麦菜为对照,测定菜用黄麻苗期?打顶期?开花期?蒴果期嫩茎叶的总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比较菜用黄麻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分析生育期与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的相关性,明确菜用黄麻叶总酚?总黄酮和多糖的积累特性,旨在为菜用黄麻的合理采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菜用黄麻品种为圆果种黄麻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提供。山药?秋葵?油麦菜采购于南宁市蔬菜市场。
1.2 试验方法
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月10日播种,行长2.5m,行距40cm,株距10cm,共10行,小区面积为10.0m2。田间管理为常规管理,分别于苗期(6月10日)?打顶期(6月23日)?开花期(7月17日)?蒴果期(8月7日)进行取样。每次取样在小区中随机选取10株黄麻,采集植株嫩叶,将嫩叶置于烘箱中105℃杀青15min后,60℃烘干至恒重,粉碎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以市售块根类蔬菜山药?荚果类蔬菜秋葵?叶菜类蔬菜油麦菜为对照,将其清洗干净后,于烘箱中105℃杀青15min后,60℃烘干至恒重,粉碎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总酚含量参照魏旭等的方法[17]进行测定;总黄酮含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沙棘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18];多糖含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18]。
1.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9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用SPSS22.0进行Duncan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育期总酚含量的变化
由表1可知,同一菜用黄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总酚含存在差异,其中桂麻菜1号各生育期之间含量差异显著(P<0.05,下同)。2个菜用黄麻品种的总酚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蒴果期的总酚含量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分别为4.064mg·g−1和3.852mg·g−1,打顶期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生育期。
表1 不同生育期各品种总酚含量的变化
同一品种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生育期间差异显著(P<0.05),同行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生育期相同时,2个菜用黄麻品种的总酚含量在苗期和开花期时差异不显著,打顶期时桂麻菜2号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桂麻菜1号,而蒴果期时桂麻菜1号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桂麻菜2号。3个对照品种的总酚含量依次为秋葵>油麦菜>山药,3个对照品种之间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在整个生育期桂麻菜1号和桂麻菜2号的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
2.2 不同生育期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菜用黄麻的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表2)。桂麻菜1号的总黄酮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黄酮含量依次为开花期>打顶期>蒴果期>苗期,开花期时总黄酮含量最高达2.755mg·g−1,与打顶期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苗期和蒴果期;桂麻菜2号的总黄酮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总黄酮含量依次为蒴果期>开花期>打顶期>苗期,各生育期之间含量差异显著,蒴果期时总黄酮含量最高达4.755mg·g−1,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
生育期相同时,桂麻菜2号的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桂麻菜1号;3个对照品种仅油麦菜检测出含有总黄酮,其余两个品种未检出。2个菜用黄麻品种各生育期的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油麦菜。
表2 不同生育期各品种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表示未检出。
2.3 不同生育期多糖含量的变化
同一菜用黄麻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表3)。随生育期的延长桂麻菜1号的多糖含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多糖含量依次为蒴果期>打顶期>苗期>开花期,各生育期之间含量差异显著,蒴果期时多糖含量最高达3.175%,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随生育期的延长桂麻菜2号的多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多糖含量依次为蒴果期>苗期>打顶期>开花期,蒴果期时多糖含量最高达1.240%,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苗期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打顶期和开花期,打顶期和开花期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生育期相同时,桂麻菜1号在打顶期和蒴果期时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桂麻菜2号,在开花期时略高于桂麻菜2号但差异不显著;3个对照品种的多糖含量依次为秋葵>山药>油麦菜,各品种间差异显著;秋葵和山药的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2个菜用黄麻品种,桂麻菜1号在打顶期和朔果期时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油麦菜,苗期时略高于油麦菜但差异不显著;桂麻菜2号在苗期和蒴果期时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油麦菜,打顶期和开花期时含量低于油麦菜但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育期各品种多糖含量的变化
2.4 生育期与菜用黄麻叶片多酚、总黄酮、多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4可知,桂麻菜1号的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与生育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桂麻菜2号的总酚和多糖含量也与生育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总黄酮含量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推断推迟采收有利于桂麻菜2号总黄酮的累积。
表4 生育期与菜用黄麻叶片多酚、总黄酮、多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示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相关。
3 讨论
总酚?总黄酮?多糖是黄麻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和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活性[2]。不同作物的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存在差异,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含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19-20]。本研究测定了黄麻?山药?秋葵?油麦菜4种作物的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结果显示各作物之间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存在差异,同时2个菜用黄麻品种之间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酚类物质是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各类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表现出不同的积累规律[21-22]。本研究中2个黄麻品种的总酚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陈玉婷等[23]对茶枝柑果渣的研究及李杨昕等[24]对玫瑰香葡萄的研究结果一致。菜用黄麻在打顶期时叶片总酚含量下降可能是因为打顶期为菜用黄麻快速生长时期植株快速发育导致总酚含量有所下降。本研究中2个菜用黄麻不同生育期叶片总酚的含量在2.769~4.064mg·g−1,均低于Biswas等[15]研究中黄麻叶片的总酚含量,可能是品种差异导致的。本研究中2个菜用黄麻品种的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此结果与Velioglu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2个菜用黄麻品种打顶期总酚含量最低,但均高于黑木耳和南瓜肉;蒴果期的总酚含量最高,高于黑木耳?平红薯?藕?南瓜肉??白菜?洋葱?芹菜叶等19种市售蔬菜,其中桂麻菜1号蒴果期的总酚含量为黑木耳的1.78倍[26]。
黄酮是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过敏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27]。不同物种?不同器官(或组织)及生育期均可影响黄酮的积累特性[28]。生长期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6]。桂麻菜2号的总黄酮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蒴果期达最大值,此研究结果与郭慧敏等[29]?张以忠等[30]?邱珊莲等[22]?樊卫国等[3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总黄酮作为次生代谢产物其合成积累是以叶片成熟为前提,以光合产物为基础[32]。随着桂麻菜2号从幼苗期生长至蒴果期,叶片逐渐成熟,光合作用逐渐加强,从而在蒴果期累积了较多的黄酮类物质,在蒴果期总黄酮含量达最高值。本研究中桂麻菜1号整个生育期叶片的总黄酮含量在1.870~2.745mg·g−1,均低于Biswas等[15]研究中圆果种黄麻叶片的总黄酮含量,这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桂麻菜2号蒴果期的总黄酮含量为4.755mg·g−1高于如苤蓝?葫瓜?苦瓜等18种蔬菜,其含量为苤蓝的33.96倍[33]。
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衰老?抗凝血?抗溃疡?抗肿瘤及促进免疫等[34-35]。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多糖含量的变化不同[36],本研究中桂麻菜1号的多糖含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此结果与史冠莹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桂麻菜2号的多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结果与马蕊等[37]?陈凌等[38]的研究相一致。本研究种2个菜用黄麻品种苗期的多糖含量分别为0.441%和0.717%,含量均低于英德深红皮和中黄麻4号;2个菜用黄麻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多糖含量在0.240%~3.175%之间,仅桂麻菜1号蒴果期的多糖含量高于闽麻菜1号,可能是因为品种差异和生物遗传多样性导致的。
4 结论
同一生育期2个菜用黄麻品种的总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存在差异;随着生育期的延长,2个菜用黄麻品种的总酚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桂麻菜1号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糖含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桂麻菜2号的总黄酮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多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个菜用黄麻品种的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秋葵和山药的多糖含量均显著高于2个菜用黄麻品种。蒴果期更有利于菜用黄麻总酚?总黄酮和多糖的积累。
参考文献
[1]侯文焕,赵艳红,唐兴富,等.菜用黄麻种质萌发期耐盐性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20(2):309−320.
[2]陈基权,杨泽茂,邓灿辉,等.食用黄麻主要药用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J].中国麻业科学,2022,44(2):126−132.
[3]LEE H B, SON S U, LEE J 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prebiotic and immune-enhancing activities of rhamnogalacturonan-I-rich polysaccharide fraction from molokhia leav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21,175:443−450.
[4]NCUBE B,DLAMINI B,BESWA D. Effect of common cooking and drying methods on phytochemical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Corchorus olitorius identifi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J].Molecules,2022,27(24):9052−9052.
[5]YIM S H, NAM S H. Physiochemical, nutrition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10 different pear cultivars (Pyrus spp.)[J].Journal of Applied Botany and Food Quality,2016,89:73−81.
[6]史冠莹,赵丽丽,王晓敏,等.红油香椿生长期主要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J].食品科学,2022,43(2):276−284.
[7]徐建霞,郑常祥,邵明波,等.不同玉米材料及生长期玉米须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5):162−167.
[8]安景舒,关晔晴,程玉豆,等.5个梨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总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J].保鲜与加工,2020,20(3):162−166.
[9]宋彪,徐凯悦,MUNEARMA,等.不同柚品种果实总酚?总黄酮及植酸的积累特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3):158−171.
[10]张浪,刘亮亮,黄思齐,等.菜用黄麻叶中总多酚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20,42(3):113−122+134.
[11]冯湘沅,成莉凤,席果果,等.黄麻韧皮纤维活性物质鉴定及抑菌效果分析[J].中国麻业科学,2024,46(1):32−41.
[12]崔启璐,李佳蔚,潘柳桂,等.黄麻纤维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及表征[J].纺织学报,2021,42(8):90−95.
[13]ADEDAYO O A,GANIYU O,FUNMI P A,et al.Antioxidant properties and in vitroα-amylase andα-glucosidaseinhibitory properties of phenolics constituents from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orchorus spp.[J].Journal of Taibah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2015,10(3):278−287.
[14]YAN Y Y,WANG Y W,CHEN S L,et al.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phenolic crude extracts from five fractions of corchorus olitorius L.[J].Food Chemistry,2013,138:1008−1014.
[15]BISWA S A,DEY S,LI D F,et al.Comparison of phytochemical profile,mineral content,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orchorus capsularis and corchorus olitorius leaf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opulations[J].Journal of Food Quality,2020,9:1-14.
[16]冯湘沅,成莉凤,谢纯良,等.不同品种黄麻叶多糖的理化特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0,32(8):1278−1284.
[17]魏旭,王芳,韩文玉,等.不同处理工艺对玫瑰花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15(12):66−73.
[1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91,295.
[19]宁二娟,陈玲,王学方,等.20种牡丹叶中总黄酮?总酚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饲料研究,2023,46(4):75−80.
[20]杭园园,梁颖,李艺,等.部分紫色蔬菜中酚类物质及维生素C含量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4):16−20+26.
[21]仵菲,蒲云峰,雷晓钰,等.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果树学报,2022,39(4):574−583.
[22]邱珊莲,林宝妹,吴妙鸿,等.不同品种和生长期嘉宝果叶片酚类及挥发性物质研究[J].核农学报,2022,36(10):1996−2008.
[23]陈玉婷,傅曼琴,吴继军,等.不同生长时期茶枝柑果实品质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3,49(10):251−258.
[24]李杨昕,张元湖,田淑芬,等.玫瑰香葡萄生长期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J].园艺学报,2007,5:1093−1097.
[25]VELIOGLU Y S,MAZZA G,GAO L,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otal phenolics in selected fruits, vegetable, and grain products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8,46(10):4113−4117.
[26]黄菊华,高春燕.大理市下关镇市售蔬菜水果中酚含量的测定及结果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3):72−75.
[27]贺军与,钟伟,陈云琼,等.大麦籽粒发育进程中7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特性分析[J].作物学报,2021,47(8):1624−1630.
[28]DEVI J,SANWAL S,KOLEY T K,et al.Variations in the total phenolic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mong garden pea(Pisum sativum L.)genotypes differing for maturity duration,seed and flower trait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yield[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9,244:141−150.
[29]郭慧敏,朱慧森,郭建秀,等.不同生育期紫花苜蓿总黄酮的提取和检测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20,42(3):141−146.
[30]张以忠,邓琳琼,冯图.苦荞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6):17−19+71.
[31]樊卫国,潘学军,何春丽,等.刺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和黄酮的积累及其与光照强度变化的相关性[J].中国农业科学,2021,54(24):5277−5289.
[32]向福,江安娜,项俊,等.不同生育期紫苏叶中β-胡萝卜素和总黄酮的动态积累[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4):143−146+151.
[33]叶春,聂开慧.对40种新鲜蔬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9(2):121−124.
[34]练冬梅,姚运法,赖正锋,等.菜用黄麻粗多糖含量的测定及其单糖组成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9,6:14−17.
[35]YAKOUB A R B,ABDEHEDI O,JRIDI M,et al.Bioactive 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soluble fraction from Tossa jute(Corchorus olitorius L.)leaves[J].Food Bioscience,2020,37:100741.
[36]陈红芝,胡喜巧,赵琴.采收时间对决明子芽菜农艺性状及药用成分的影响[J].中国瓜菜,2023,36(5):131−135.
[37]马蕊,杨珂,李文辉,等.不同生长期怀山药化学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3):84−92.
[38]陈凌,曹巧巧,陶昆,等.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42(6):932−936.
文章摘自:侯文焕,廖小芳,唐兴富,赵艳红,不同生育期菜用黄麻叶片总酚?总黄酮?多糖的积累特性,[J]福建农业学报,2024,39(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