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8-05-25   Tag:   点击:
黄麻种子繁育技术规程(草稿)

             

黄麻为自花授粉作物,栽培黄麻分为长果种与圆果种两个种,黄麻开花周期较长,自然杂交率5-10%,品种退化较快。我国黄麻圆果种一般以晚熟种为主,大多在华南麻区繁种,南种北调比较普遍,而长果种以中熟品种为主,在长江流域麻区就地留种较常见。为了减少黄麻品种混杂与退化,提高黄麻种子质量与种子繁育产量,使我国黄麻种子繁育体系健全,规划合理,技术先进,尽快使黄麻种子生产专业化,产业化,达到与世界种子市场接轨,提高我国黄麻种子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之目的,特制定本规程(草稿)。

1、主题内容:生态区域、良繁体系、繁育技术、质量检测

适应范围:适应我国各主要麻区黄麻种子繁殖。

2、生态区域

2.1华南黄麻生态区域: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南部,主要繁殖圆果种种子。

2.2 长江流域黄麻生态区域:长圆果种均可繁殖,以长果种繁殖为主,包括湖南、湖北、浙江和江西大部分地区,安徽、四川部分地区。

2.3 北方黄麻生态区域:主要是河南部分地区,只能进行短光照制种。

3、良种繁育基地

主要分布在华南、长江流域两大生态区域内。要求适宜黄麻种子繁殖的气候,土壤条件;健全的良繁体系。

4、良种繁育体系

4.1种子产业化生产:专门的种子的龙头企业,原种提供,种子繁育、加工、检测、贮藏推广程序作业。

4.2 种子繁育科学化:良种繁育有一支专门技术队伍进行指导,新品种供应——原种生产——良种繁育配套技术——生产示范推广。

4.3种子质量标准化:种子质量符合国家GB4407.11996纤维类种子质量标准。

4.4 健全的良繁体系标准:稳定的繁制种基地;专门的种子生产企业;原种繁育场;乡(镇)、村一、二级良种生产基地,实行统一供应原种或一级种,统一收购种子,统一销售。

5、良种繁育方法

5.1原株留种:各生态区均可采用,以长果种为主,田间直接去劣除杂,收获剩下优良植株种子。

5.2 扦梢留种:华南生态区以圆果种为主,选择植株高大、现蕾、开花一致的麻株在8月中、下旬进行扦梢,可以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产量。

5.3 短光照制种:长江流域或北方麻区常规条件下不能制种时,采用短光照处理每天9-10小时,促进生殖生长,可收到成熟种子。

6、高产繁种技术

6.1 备种:原种或一级种子,播种前要晒种,并用多菌灵或其它灭菌药剂拌种,保证一播全苗,生长整齐。

6.2 选地:种子田要求水旱轮作,土壤富含有机质,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易于隔离,便于运输。

6.3 隔离:每一繁种基地以繁1个品种为主,如果2个以上品种之间要进行隔离,隔离空间距离100以上,并种植高大作物如玉米、高梁等。

6.4 整地播种:精细整地,围沟要深130cm以上,保证排水畅通,施足基肥(种肥)(每亩复合肥50kg和土杂肥50担筛种)。华南麻区圆果种4月中旬,长江流域麻区在5月上旬,北方麦茬麻区在6月初抢晴天播种,行播,行距30-40cm,播种后注意抗旱保墒,保证一播全苗。

6.5 施肥:重施基肥与盖籽肥;施足壮杆肥,补施基肥,肥料种类数量根据土壤肥力与苗情决定,NPK配合施用,有条件地区进行配方施肥。

6.6 田间管理:前期注意中耕除草,培土扶苗,苗高20cm间除病弱苗,苗高30cm定苗。每亩定苗数1.8-2.0万株,中期注意抗旱排渍,后期注意防止倒伏。扦梢留种特别注意扦梢初期水肥管理,不能干旱,施少量生根肥,保证扦梢尽快生根成活。

6.7 除杂去劣:苗期:根据茎色、长势,除去杂株、病株,结合间苗进行。中期:根据叶型、茎色、叶柄色等除杂去劣。现蕾期:除去生育期过晚和过早植株。

7、收种

7.1 圆果种:顶部朔果变褐色后田间割下梢部,堆放后熟5-7天,晴天晒后脱粒。

7.2 长果种:朔果变灰黄易裂开,抢晴天上午田间直接割下脱粒。

7.3 种子加工处理:脱粒后的种子马上翻晒,风净后进行包装。

8、种子检验

以品种纯度为划分种子质量级别依据。

8.1 扦样:按GB/T3543.2执行。

8.2净度分析:按GB/T3543.3执行。

8.3发芽试验:按GB/T3543.4执行。

8.4真实性与品种纯度:按GB/T3543.5执行。

8.5水分测定:按GB/T3543.6执行。

9、种子质量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407.1­­——1996纤维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执行。

黄 麻

纯度不低于

净度不低于

发芽率不低于

水份不高于

  

99.5%

98.0%

90%

12.0%

  

96.0%0

98.0%

90%

12.0%

10、种子贮藏

经检验合格种子用麻袋或塑料真空包装后放入干燥阴凉、通风仓库或冷库贮藏待销售。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