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控制化肥(主要是氮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目前国外实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一般预防性措施包括对肥料的正确运送、保存和施用等。
1.科学施用钾肥
钾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科学、合理地施用各种钾肥,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而且对作物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钾肥肥源广阔,常见的化学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生物钾肥有草木灰和作物秸秆。合理施用钾肥,要因地制宜,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与氮、磷肥和微肥等进行配合施用。
一般说来,喜钾的作物,如棉花、苎麻、黄红麻、晚稻、杂交稻、水果、瓜类、蔬菜、烟叶等,应多施钾肥,其它作物则可少施或不施。对忌氯作物,如烟叶、茶叶、瓜果、麻类等不应施用氯化钾,宜施硫酸钾。若能将化学钾肥与生物钾肥配合施用,则肥效更为明显。
对酸性土应多施草木灰,砂土、粘土应多施秸杆等有机肥。草木灰、桔秆一般用作底肥,而氯化钾、硫酸钾既可作底肥也可作追肥,一般多年生作物底肥占1/3,茎叶生长时期和开花结果时,冉各追施1/3;两年生和生育期长的作物按底追各半;一年生和生育期短的作物,底肥可占2/3或全部底肥,追施1/3或不追肥,底肥可在整田时一次性施入,追肥应采取条施、穴施或根外喷施。追肥多在返青、拔节期和现蕾、开花、结果时施用,特别是作水稻分蘖肥、小麦拔节肥、油菜抽薹肥、棉花现蕾肥、果树抽条肥的追施最为重要。追施钾肥,应注意宜早不宜迟,前期多施,后期少施。但在化学钾肥施用时,应注意不要直接与作物根系、种子接触,以免发生烧伤现象。
2.科学施用磷肥
磷肥施入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0.5-1厘米以内;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团难,降低了肥效。其利用率只有12%-15%,提高磷肥利用率主要注意以下技术环节。
(1)集中施用,尽量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这是减少磷肥中有效磷被钙、镁或铁、铝固定的最有效的施肥方法。如在冬小麦播种时用两台耧子,第一台播磷肥深7-10厘米,第二台播种,磷肥与种子间相距1-2厘米。也有在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磷肥溶液,也是降低和杜绝磷肥被土壤固定的好办法。
(2)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不但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而且有机酸类物质有助于提高钙镁磷肥的有效性。1与10倍于磷肥量的优质厩肥、堆肥混合施用效果甚好,若先堆沤后施用,效果更佳。
(3)重点施在前茬豆科作物上。实践证明,将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直接施在前茬豆科作物上,比施在后茬禾本科作物上经济效益高,增产幅度大。豆科作物对磷有特殊的吸收利用能力,并可起到以磷增氮,以小肥养大肥和以无机肥换有机肥的目的。具体施肥方法是种大豆时,每亩施磷肥30公斤,种小麦时,每亩施30公斤,实施证明,这种施肥方法,两季作物都增产,比把磷肥全部施在小麦上,效果要好。
(4)重点施在旱作物上。磷肥应掌握“旱重水轻”的施用原则,在水旱轮作区,应重点将磷肥施在旱作物上,再利用旱作田磷肥后效,供应后茬水稻利用,实践证明将有限的磷肥重点施在旱作物上,对旱作物和水稻都有好处。
(5)因土施肥。水溶性的过磷酸钙最好施在中性和石灰质的碱性土壤上。钙镁磷肥、钢渣磷肥、脱氟磷肥属弱酸溶性磷肥,应施入中性或酸性土壤。磷矿粉、骨粉等难溶性磷肥,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才能发挥肥效。
3.广泛施用有机肥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重视有机肥的使用,即使化肥供应充足,也不能放弃有机肥。这是因为,有机肥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一种化肥所代替不了的,这些优越性包括:
(1)有机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作物吸收的大部分氮,1/2至1/5的磷,大部分的钾都是由土壤有机物质分解矿化后提供的。同时,有机物质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故称有机肥为“完全肥料”。
(2)有机质是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仅0.03%,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量要高于空气中的1-4倍,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据研究,一般通过有机物质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能使作物增产40%左右。
(3)有机质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是微生物的“粮食”,而微生物好比农作物的“炊事员”,通过它们的“烹调加工”,能把有机质中作物不能吸收的东西,变成“可口”的食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农作物。其中固氮微生物本领更大,它们能将大气中的氮固定下来,供给作物吸收利用。
(4)有机质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一种很好的胶结剂,它能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合理调节土壤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情况,因而能提高土壤肥力。
(5)有机质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因为腐殖质属于有机胶体,它恰似作物养分的“储藏库”,能吸咐大量水分和养分,既可减少肥分流失,又能把储藏在土壤溶液中过剩的一些养分源源地供应作物的目的。
由此可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既能使作物高产稳产,又能提高土壤能力。我们必须提倡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作物、推行秸秆还田、合理轮作等,才能达到种地养地相结合。
4.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
在土壤地表下30-40厘米的土层里,有一个庞大的天然“肥料厂”,它就是微生物群落。众所周知,贫瘠的土地是种不好庄稼的,但如果种大豆、银合欢等豆科植物则生长良好。这是因为豆科植物可以通过生物固氮来为自己提供氮肥。在豆科植物的根部,有许多圆鼓鼓的小“疙瘩”,它就是固氮微生物根瘤菌。根瘤菌中有一种物质叫固氮酶,它能够使根瘤菌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氮肥,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资料表明,1亩地1年中根瘤菌所产生的氮素有10~15公斤,相当于100-120公斤硫酸铵的含氮量。
微生物有一种磷细菌,能分解一些含磷有机物,使磷变成可溶性磷,为植物提供可利用的磷肥。钾肥则可由硅酸盐细菌来提供,因为硅酸盐细菌能把含钾丰富的石块“咬烂”,把钾从石块中分解出来,溶解于水中,供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施用的厩肥、人粪尿和绿肥等,很多营养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也要通过微生物将它们分解,变成可溶性物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分布是不均匀的。粘重土壤中和偏酸偏碱性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较少,而肥沃、土壤团粒结构好的土壤中则多。因此,可以人为地制取优良的菌种培养成微生物肥料,施到地里,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例如,花生用根瘤菌拌种,每亩可增产15%左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遗传工程的应用,科学家正在研究把豆科作物的遗传基因,移植到禾本科作物上。有朝一日,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也和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一样,根部能长上根瘤,能有效地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不用施用很多肥料,就能获得稳定高产。到那时,根瘤微生物将给人类作出重大的贡献。
我国农业生产上现已应用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和钾细菌等微生物肥料,对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土壤改良,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国近几年又推广了增产菌,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5.积极推广垃圾堆肥
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是经过工厂处理后的垃圾肥料。它的产生,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新事物,既处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质的肥料,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的主要原料是环卫工人所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首先将垃圾进行分类筛选,除去塑料、金属、玻璃等不易发酵的物料后,所剩部分中60%是厨房垃圾、烂蔬菜、烂水果、树叶、纸类、草木、灰土等有机物,40%是灰土,掺入适量的大粪,然后送入发酵车间堆积起来进行好氧发酵。
经过两次发酵后的堆肥呈黑褐色,无臭味,松散,实现了无害化指标。再经过烘干、筛分后制成细、中、粗三种适于不同作物使用的熟化精堆肥,有机质含量为25%以上,并含少量速氮、速磷、速钾及微量元素。施用熟化堆肥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通水性、保水性将明显改善。堆肥PH值在6-7之间,偏酸性,还有改良碱性土壤的作用。据有关部门种植试验证明,适量施用垃圾堆肥可使农作物增产11%左右,而对农作物无不良影响。
近年来环卫科研部门经过多次实验,又研制出垃圾复合肥。它是以熟化堆肥为基础适当掺入无机速效氮、磷、钾肥料而制成的。其中堆肥的含量占50%-70%,有机质含量占12.5%-19%左右,为了让农作物逐步吸收养分,复合肥做成颗粒状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氮、磷、钾的含量可根据谷物、果木、蔬菜、花草的不同需求而进行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