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国家油用胡麻产业技术体系   发布时间:2010-03-05   Tag:   点击:
2010年油用胡麻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一、2009年油用胡麻产业特点和问题

(一)2009年胡麻产业特点

1、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9全国播种面积约525万亩,比2008年减少9万亩,但国家油用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全国调研情况显示,实际种植面积达558.4万亩,远大于统计面积。

2、国内胡麻产量2009年预计为34.2万吨,比2008年减少0.8万吨,主要原因是胡麻主产区今年遇到了严重干旱。

32009年胡麻价格大幅度降低,平均价格降到5/kg左右,基本到2007年前的最低水平。

4、加工产业兴起,胡麻营养食品、化工材料等方面的加工技术水平都有全面提升。

5、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使得胡麻产业在科技研发与示范、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品种更新换代、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以及促进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知程度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潜力。

(二)2009年胡麻产业主要问题

1、我国胡麻种植地区自然环境差,种植规模小,耕作技术原始,管理粗放,机械化水平较低。

2、草害严重,胡麻对除草剂比较敏感,使用要求严格,由于以往胡麻化学除草方面的研究少,化学除草的技术成熟度和农民使用的认知度都相对较低,生产中使用较少,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少,特别是强壮劳动力更是缺乏,长期延用的人工除草技术越来越难以实施,杂草对胡麻的危害有加重趋势。

3.农药使用不科学,很多地区农民追求杀灭效果,仍在使用高效巨毒或长残留农药,甚至是国家明文禁用的农药。对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认识存在误区。

4、胡麻主要成分提取技术相对落后,以胡麻为原料开发的产品少,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5、国家关于发展油料生产的优惠政策在胡麻产业上落实不够。农民种植胡麻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胡麻籽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市场规模小。

二、2010年油用胡麻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胡麻生产的不可替代性要求胡麻产业稳定发展。胡麻具有耐瘠薄,抗干旱的特性,是西北华北高寒干旱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加之该地区长期食用胡麻油,有喜食胡麻油的习惯,没有其它油料作物可以替代。随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需求还将增加,这就要求胡麻产业要有稳定发展的趋势。

(二)胡麻深加工产品拉动胡麻产业发展。胡麻是人体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的最大资源,随着人们对α-亚麻酸功能认识的提高,高α-亚麻酸食用油,α-亚麻酸胶囊等深加工产品的需求增加,从事胡麻深加工的企业发展很快,原料越来越显得不足,导致胡麻相对价格较好,种植的效益相对较高,农民种植胡麻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三)胡麻消费群体的变化促使胡麻深加工业发展。人们对胡麻中木酚素、α-亚麻酸等有功能成分的认识越来越高,胡麻产品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大,消费层次越来越高,已由原来的最低层的农村消费悄悄转向高层的城市消费。产品加工在迅速升级,由初级加工向含有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产品转型。以胡麻成分为原料开发的化妆品、保健食品和医药产品等能带来高于其他常规产品10倍至20倍的经济效益,以胡麻油脂为原料开发成功的保湿洁面膏和缓解视疲劳保健食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和应用人群,因此将为我国胡麻高附加值产品注射新鲜血液,为整个产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四)新品种选育工作将有新突破。广大科研人员在育种技术创新研发,遗传资源材料的收集、利用等方面将有新突破;进一步调整育种目标,培育集丰产、抗病、优质于一身的优良新品种以及符合加工需求的专用新品种,逐步实现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的有机结合。

(五)胡麻病虫草害防控全面展开。初步建立胡麻病虫害全国监测和通报网络,提出适于西北、华北主要胡麻产区的病虫草害综合控制技术体系,为防控减灾搭建技术平台;开展重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产品筛选以及其他防控措施的研究。

(六)种植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水地以土地高效利用、水肥管理与高效利用为核心,旱地以提高降水利用率为核心,探索建立新型高效生产技术,提高非灌溉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益,为利用边际耕地发展胡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重点进行合理轮作、土壤培肥、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合理施肥、精量播种、新法除草、间套复种、农机农艺以及残膜免耕胡麻穴播等耕作栽培技术研究创新,形成适合不同区域和生产规模的种植制度,并提出各产区胡麻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

(七)胡麻产区2009年秋末普遍降雨较少,土壤墒情不足,部分地区初冬降雪也偏少,入春季持续干旱,将会影响下一年胡麻播种。

三、2010年油用胡麻产业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我国油料生产的意见,确立区域、作物协调发展的观念,对落后地区,小、特作物给予相同的政策待遇。一是在胡麻产业上落实国家的良种补贴、奖励生产大县、种植保险等优惠政策。二是把胡麻纳入高产田创建活动的范围,以高产创建活动促进胡麻产业技术的提升。三是应设立胡麻行业专项,促进新型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加强科研平台建设。胡麻生产在贫穷落后地区,胡麻科研以往主要在落后地区的省、市科研部门。投入不足,科研仪器、条件设备落后,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启动极大地提高了胡麻的研究实力,但仍不足以弥补条件建设方面的不足。建议以胡麻技术体系为依托,建设一个国家胡麻育种中心,为全国胡麻育种科研搭建平台。

(三)加强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组织胡麻主产省、市、县科研、种子、农技等部门开展陇亚10号、轮选1号、坝亚11号、定亚21号等新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等高产高效技术的推广,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选择具有品种和生产优势的单位或地区建设国际级胡麻原原种繁殖基地,加速新品种原原种的繁殖速度,提高种子质量,促进品种的应用,发挥新品种的增产作用,促进产业全面发展。

(四)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调、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原则,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强生产基地建设,连接产、加、销、贸、工、农产业链条,建立公司+企业+农户+基地的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一体化产业模式,促进产销合作与交流,达到互利共赢。

(五)推进国内胡麻学会、协会等组织建设,通过广泛组织,促进市场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交流与合作。

(六)胡麻产区科研、种子及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入农村,进农户,到田间开展形式多样,农民易于接受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要把推广品种、技术的要点编印成小册子或明白纸发放到农民手中。

(七)更好地发挥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的作用,农业部将专家指导意见下发到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技部门,以便统筹规划,统一协调,为胡麻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服务。

(八)选派科研骨干到国内外水平较高的科研单位进修或培训,掌握和学习先进技术。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