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中国化肥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09-06   Tag:   点击:
中国企业钾肥定位内外有别

 

中国钾肥企业,不管是在国内生产还是在国外寻找资源,都应该对自己在国际钾肥市场的定位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全球市场中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在国内市场中国企业的决定权在不断强化,而在全球市场中将长期处于配角地位。

国内市场份额增长

随着国内企业对钾矿开采技术的掌握,供给能力逐渐增强,2011 年国产钾肥产量折氯化钾达604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去年增长13.8%。进口量低于50%。目前,盐湖股份和国投罗钾两家国内最大的氯化钾和硫酸钾生产商的技改和扩产将使未来国内钾肥供给比重还会进一步增加,企业正在努力图谋发展。

——加强国内横向联合与合作 规范市场秩序 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 贴近消费市场等优势 开发新产品 巩固国内市场;

——多种方式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 借鉴其成熟的市场管理经验努力促进自身发展;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让外商真正了解中国农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的现实;

——多向外商介绍农业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 争取外商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在贸易和投资的未来合作上争取更加优惠的条件 多方位地开展国内生产、流通企业及国外资本间的合作。

寻找资源稳步推进

中国钾肥行业正在经历“大跃进”。多家企业在国内外钾资源的开发上有收获。

在逐步认识钾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规划后,中国企业海外拿钾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目前,中国的中川国际、中寮矿业、中国水电、四川开元、山东兖矿、中航资源、长联石油和春和集团等企业纷纷在加拿大、老挝、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等国开展工程。值得一提,是2011 6 月中川和盐湖股份宣布联合开采加拿大KP-488 钾矿,该项目计划产能为300 万吨,为中国海外最大的规划项目。但是目前中国钾肥海外建厂最大的问题在于突破一些技术与设备标准的瓶颈。

未来中国企业在开发海外资源形成钾肥产能的分析和预测也都很有道理,但是业内专家冷静地指出,目前全球的钾肥优质资源基本有所归属。就国内公司掌握的海外钾肥资源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是最理想的,甚至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客观分析,这些先行企业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拿到钾资源的企业目前都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下一步需要联合起来。第二,先行企业亟须解决在生产技术、环保方面的瓶颈。要求先行企业拿下一块,做好一块。 第三,企业应虚心学习国外公司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钾盐(肥)分会近期对加拿大钾肥生产及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考虑后提出,萨斯喀彻温省50多年来没有推进任何一个新的钾盐矿项目,相关企业只是扩建原来的矿山。加方目前希望引入外国投资者去开发新的项目。对照这两点来看,钾肥新项目显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从开发资源到生产方面来说,进入门槛高、投资大是显而易见的;销售方面阻碍也不小,加拿大钾肥的产能销售是一体,既能推出新产能,要加入销售体系也存在一定问题;从供需来看,世界钾盐的产能从中长期将是过剩的,未来钾肥利润点可能在流通和销售环节出现。

谁来定价酝酿变化

有业内人士分析,将来国际钾肥价格波动和涨跌的决定权可能发生转移,从生产企业转移到流通和销售企业。

国内钾肥市场的定价权关系到未来价格的提升。中国目前的钾肥价格分为:国际钾肥价格、钾肥到岸价格和国内钾肥市场价三种。钾肥到岸价一般以国际钾肥价格作为支撑,而钾肥到岸价又是中国钾肥价格制定价格重要参考标准。随着中国国内和海外钾肥供给量的提升,再加上钾肥淡季储备机制建立有助于建立新的供需关系。国内钾肥对外的依附度可以降为30%,国内企业对市场的定价权将会逐渐发挥主导作用。未来参照国际价格,依据国内市场的定价机制有望成为现实。

目前中国进口钾肥主要有两个渠道,第一是每年两次的大合同谈判,另一个是边贸渠道。在大合同谈判时,由于钾肥价格的变动由每年一次转变为每年两次。一方面,国内钾肥产能的快速提高增强了中国钾肥大合同谈判的议价能力和决策效率;另一方面,合理的谈判机制有利于与BPC等钾肥经销商进行谈判时的“口径”一致。在边贸进口上,中国一般是从拥有化肥边境贸易资质的氯化钾等生产商进口,比例一般占到总进口量的1/4~1/3左右。两大钾肥生产商乌钾和谢钾合并时,当时中国政府考虑到两者合并可能会影响钾肥边境贸易,于是在20116月份签署《反垄断法》,在附加条款要求继续按照历年一样进行边境贸易,合并未对中国钾肥进口造成明显的影响。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