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纯精梳落麻纱工艺
  • 文章题目:
  • 苎麻纯精梳落麻纱工艺  
  • 关键词:
  • 苎麻纯精梳落麻纱工艺 
  • 作者(排名):
  •  
  • 采样数:
  • 332 
  • 文章来源:
  •  
  • 发表年份:
  • 29/08/2006 
  • 分类:
  • 苎麻纤维加工 

  前言

  近年来利用转杯纺加工绢纺下脚、苎麻落麻、精纺落毛、次兔毛、短羊毛等原料,开发各种粗号纯、混纺转杯纱产品,不仅缓解了低级棉紧缺问题,而且丰富了纺织品花色品种,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有着丰富的苎麻资源,苎麻纤维在精梳过程中约产生30%~50%的精梳落麻,数量可观且具有一定的可纺性能。苎麻落麻的利用目前仍大量采用混纺,由于落麻纤维较粗,纤维之间的抱和力较小,一般是小于45 mm的短纤维,纤维长度差异很大,环锭纺纱系统目前还无法生产纯落麻纱,因此,开发转杯纺纯落麻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转杯纺加工落麻纯纺纱也比较困难,最主要的技术关键为:(1)尽量减少超长、倍长纤维含量;(2)加强机械的除杂功能,减少纺杯内积粉尘量;(3)采用针辊或大工作角的锯齿分梳辊;(4)选用高耐磨的转杯纺纱器元件。

  1 加工落麻原料前的工作

  1.1精梳落麻的特性

  苎麻精梳落麻的长度较短,一般都短于45mm,纤维长度差异大,纤维较粗,且粗细不匀与强力不匀等都很大,尘杂较多,混有许多麻粒和缠结成团的麻纤维束。为了确保成纱质量和纺纱的稳定,应注意落麻的选配和充分混和,加强机械对纤维的开松、除杂。

  1.2原料的选配

  目前已经纺制出的纯精梳落麻转杯纱为45.4 tex~98.4 tex,均属粗号纱。如全部用落麻纤维,纺纱很难进行,因为落麻纤维中短绒、杂质较多,梳理成网不良,转杯纺断头太多,故要混用一些回麻和切短开松麻。一方面可提高纺纱性能,减少断头率,稳定生产,也可适当降低纺纱号数;另一方面减少纱条疵点,提高条干均匀度和纱条强力。在纺不同号数的纱线时,应综合考虑成纱的质量和加工成本,混用的比例作相应的调整。

  在加工95 tex纯麻纱时,经过合理的原料选配,落麻纤维的各项物理指标为:平均细度:0.435tex;主体长度:31.43 mm;右部长度:35.48 mm;短纤率(<16 mm):21.13%;长于40 mm含纤率:18.53%;长于60mm含纤率:9.25%;长度变异系数:58.34%;含杂率:10.5%。

  1.3落麻的预处理
  
  落麻纤维长度差异大,不利于棉纺设备的牵伸;结杂多,开清棉、梳棉除杂负担大。为适应棉纺设备的正常生产,必须对落麻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设备一般可用粗纱头机或废纺机械。经过预处理后,使超、倍长纤维和麻束及尘杂的含量减少,这样可大大降低转杯纺的成纱断头率。对于原料中混用的回麻、开松麻要先经过切断,再进行混和加工。

  给油给湿是梳棉机能否成网的技术关键。由于麻纤维的导电性能差,在梳棉机加工过程中,纤维与锡林、刺辊等高速回转件多次接触摩擦而产生静电。如果这些静电不及时散逸,必然会产生绕锡林或绕刺辊现象,轻者影响麻条质量,重者不能成网,因此必须对落麻原料给油给湿。给湿是为了增加麻纤维的导电性,减少麻纤维表面的静电荷积聚量;给油是抗静电产生,直接使麻纤维表面减少静电荷,两者同等重要。给油的关键是油剂配方,其基本成分为:抗静电剂、平滑剂和水。其中水的成分最多,约占95%;抗静电剂与平滑剂成分占极少量,为5%左右。

  给油的方法一般都是人工给油,将落麻原料铺在车间地面上,经压缩机将油剂溶液成水雾状均匀喷洒在原料上,塑料薄膜密闭放置24 h左右,使油剂溶液均匀渗透。清棉成卷后回潮率要达到15%-16%。回潮率过高,纤维易缠绕A076C型机的紧压罗拉,清棉开车困难;过低静电不易消除,梳棉易缠绕锡林,成条困难。

  2 纺纱工艺的探讨

  由于苎麻精梳落麻纤维中含杂质、麻粒及缠绕的小麻束多,因此,提高半制品质量重点在开清棉、梳棉工序。应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合理的工艺参数,提高除杂效率,降低生条重量不匀率。根据纤维的性能,选用的棉型设备纺纱的流程为(以型号表示):A002D(或人工喂给)-A035A

  2.1开清棉

  在开清工序中主要是加强开松、除杂作用,同时注意减少纤维的损伤。(1)落麻原料经预处理后比较蓬松,要先打包再到抓棉机上抓取。采用小量混料人工喂给可不用打包;(2)为了增加除杂效率,选用A035A型混开棉机,后面跟着两台A036C型开棉机(附间道装置);(3)降低各机器的打手速度,减少纤维的损伤。A035A型机打手速度采用中速;A036C型机打手速度控制在480r/min~560 r/min左右;A076C型机打手速度采用750 r/min左右;(4)适当加大尘棒间隔距以增加排杂量;(5)压棉帘~角钉帘隔距宜小(一般为20 mm~40 mm),以提高扯松效果;均棉帘~角钉帘隔距宜小些(20 mm~30 mm),使出棉均匀;(6)A076C型机棉卷罗拉速度适当降低,采用10 r/min左右;棉卷采用较轻定量和较短长度,以减少成卷重量不匀率。同时落卷后用塑料膜包裹,使棉卷不被破损,防止水分的蒸发。

  2.2梳棉

  关键是能否顺利成网,并增强分梳,尽量排除短绒和麻粒。

  (1)提高梳棉车间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4%±4%左右;对落麻原料合理地给油给湿,减少麻纤维的静电积聚,防止绕锡林、刺辊,麻网下沉和破边的现象; (2)梳棉机后车肚采用降低除尘刀、大角度工艺,加强排杂;(3)适当降低锡林速度(300 r/min-340 r/min)、刺辊速度(900 r/min~950 r/min)、道夫速度(15 r/min-18 r/min)。由于棉网易破边,难于成条,故采用较低的道夫转速;盖板速度(220 mm/min)适当加快,以增加短绒的排除;提高锡林、刺辊线速比,在2.0左右,使刺辊锯齿上纤维顺利转移;(4)选用大工作角的锡林锯齿(85°),主要是增强对纤维的释放,有效防止缠绕锡林。根据生产实践,采用大工作角的金属锯齿,避免纤维反复分梳,减少产生新麻结。盖板针布选用双列式为宜,使麻粒、杂质充塞针布现象减少;(5)刺辊~给棉板隔距(0.25 mm)、锡林~盖板隔距适当放大,如隔距过小,产生的静电增多,对成网不利。五点隔距选用0.38 mm,0.36mm,0.30 mm,0.30 mm,0.36mm。前上罩板上口隔距(0.51 mm~0.61 mm)适当减小,增加短绒的排除量;(6)采用生条重定量,减少棉网张力,有利于成条。

  要纺好纯落麻纱,梳棉工序是关键,如分梳不足,生条含杂过高,都会造成转杯纺纱时大量断头。

  2.3并条

  采用两道并条。主要通过并合作用,降低条子重量不匀率,通过罗拉牵伸,拉断部分超长、倍长纤维。

  (1)降低并条机前罗拉速度(140 m/min-200 m/min),采用抗静电效果较好的尼龙6涂料对并条机胶辊进行表面处理,防止缠绕罗拉;(2)根据转杯纺纱特点,采用“头小二大”的顺牵伸配置,每道牵伸倍数都大于并合数,着重提高麻条中纤维的伸直度和分离度;(3)缩小罗拉隔距,相应加重罗拉加压,这样既能有效地拉断麻条中残存的超长纤维,又可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提高条干均匀度;(4)纤维较蓬松,条子易堵塞喇叭口,因此喇叭口的口径应偏大掌握。

  2.4转杯纺

  由于落麻纤维抱合力差,纤维长度差异大,熟麻条中短绒和尘杂较多,因此,转杯纺加工纯落麻纱的最主要困难就是纺纱时断头率太高,生产中空锭太多,一台车有时5个-6个挡车工接头都来不及,所以降低断头是转杯纺工序的主攻任务。同时,生产发现,分梳辊锯齿、假捻盘、纺杯凝聚槽、输送通道等元件在纺制纯落麻纱时,磨损速度相当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不能正常纺纱。既影响成纱质量,又影响了纺纱的稳定性,因此提高关键元件的耐磨性也是纺好纯落麻纱的一个关键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大直径(D66 mm)的碳化硅陶瓷假捻盘。SiC陶瓷表面摩擦因数大,且加大假捻盘直径,使假捻盘的假捻效应加强,增加纺杯内剥离点处纱条的动态强力,降低断头率。同时 SiC陶瓷硬度极高(HV2500),是一种高耐磨性的材料。假捻盘的磨损机理主要是高周疲劳断裂磨损,磨料是麻纤维、杂质等软磨料,其硬度远远小于假捻盘材料硬度,因此加工落麻纱的耐磨性较好。另外,SiC陶瓷材料导电性能好,纺杯内静电积聚较少,短绒和粉尘积聚量较少,所以断头率较少,成纱质量较好。

  (2)选用大工作角、浅齿锯条(OK61型)的分梳辊,有利于纤维的顺利转移,纤维受到反复梳理绕分梳辊锯齿的概率减少,有利于纺纱的稳定性和成纱质量的提高。但机器运转一段时间后,分梳辊锯齿磨损严重使齿尖前缘及工作面与两侧面的棱边磨圆,一方面使纤维游离在针面上,易搓成麻结,另一方面针齿分梳能力减弱,梳理质量下降。另外,磨损沟槽极易钩挂纤维,阻碍纤维向齿外转移,易产生绕分梳辊现象,并产生大量断头。分梳辊采用针辊(QFF-z-5型),是加工纯落麻的发展方向。由于针辊对纤维的分梳效果好,作用力均匀而缓和,对纤维的损伤少,产生短绒少,而且针辊钢针的磨损并不改变针形,这样不影响对纤维的分梳质量和成纱质量。采用针辊时,在获得相同纤维分离度下,其转速可适当降低,有利于减缓针辊钢针的磨损速度。

  (3)分梳辊转速: 7000 r/min-7100 r/min。分梳辊转速在5000 r/min~9150 r/min范围内对纺纱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适当提高分梳辊转速,分梳质量提高,超长、倍长纤维含量减少,纤维分离度提高,成纱质量提高。但不能过大,过大会使输送通道中气流速度梯度减小,已被分梳开的单纤维在输送通道中易重新粘结,使纤维分离度下降从而影响成纱质量。

  (4)采用轻定量喂人(15 g/5 m-18 g/5 m)。分梳作用的强弱,不仅与分梳辊转速有关,而且与喂入条子定量有关。轻定量有利于提高分梳作用,减少输人纺杯内的纤维束数量,对降低断头和提高成纱质量有利。

  (5)纺杯速度:33 000 r/min。纺杯速度不宜过高,其目的是降低杯内纱条张力,有利于减少断头,提高成纱质量。

  (6)隔离盘位置对准纺化纤处;卷绕张力牵伸为0.966倍。

  (7)加强运转管理对减少纱疵,降低断头,稳定生产和提高成纱质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措施为:①定期清扫纺杯。由于在纺纱过程中,纺杯内积聚粉尘量较多,使纤维间的联系力减弱,杯内须条动态强力降低,且易引起纺纱张力的突变,断头率增加。故要适当增加扫杯次数,减少凝聚槽积灰量,每班扫杯2次~3次; ②稳定车间相对湿度,转杯纺车间相对湿度一般要求稳定在72%+5%,减少静电的产生,确保生产的稳定;③保持正常机械状态,定期平揩车,加强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转杯纺元件。分梳辊锯齿、纺杯凝聚槽、输送通道等元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如磨损严重,会使断头大量增加,成纱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要确保机械状态正常,稳定生产。

  总之,转杯纺加工苎麻纯精梳落麻纱的关键是:梳棉工序能否顺利成网,转杯纺工序能否大幅度降低断头率,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在工艺和技术上采取:(1)原料的合理选配及预开松处理,增强梳棉机的分梳和并条机的牵伸作用,减少落麻超长、倍长纤维的含量。尽量排除落麻中的尘杂、麻粒和短绒;(2)原料给油给湿以及严格控制车间的相对湿度,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3)采用针辊或大工作角的锯齿分梳辊,选用高耐磨的转杯纺纱器元件;(4)加强运转管理,稳定生产,提高成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