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的历史
  • 文章题目:
  • 苎麻的历史 
  • 关键词:
  • 苎麻的历史 
  • 作者(排名):
  •  
  • 采样数:
  • 315 
  • 文章来源:
  •  
  • 发表年份:
  • 29/08/2006 
  • 分类:
  • 麻文化 

  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浙江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苎麻纺织平纹细布,距今有4700年以上,七十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湖北荆州江陵汉墓中出土的苎麻布,据考证是西汉时期的文物,八十年代江西贵溪龙虎山崖墓中发掘出春秋战国时代的苎麻印花布距今也有2700多年。说明江西苎麻业源远流长,距今2000多年前居住在江西的古越族先民就从事苎麻耕作和手工织造印花夏布。

  中国苎麻最早记载是《诗经.陈风》东门之池篇:“东门之池,可以沤紵”。诗中用“紵”字,而不用“苎”字,即是其他先秦书籍,如:尚书、周易、左传......等,亦都如此。直至司马长卿《长林赋》和王褒《僮约》才开始用此“苎”字。
古“紵”是否后来的“苎”字,后世学者有两种说法:1、“紵”就是“苎”,亦即指苎麻,“紵”、“苎”是古今字;2、古“紵”字,不同于“苎”字,“紵”是指蕉麻(大麻之雌者)之属。但绝大多数同意第一种说法。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公元534年前后)种麻子篇,曾在标题下注以“崔实曰:‘苴麻,麻之有蕴者,苎麻是也’”。
近代人士中,还有人认为诗经中的“紵”字,不是苎麻,而是大麻的麻丝,理由是苎麻是喜欢高温多湿物,现今河南栽培很少,诗中的“紵”想来未必是苎麻。这种想法,很可能受玄邑先生的“苎麻畏寒,不宜北山”一句话影响。
诗经中的“沤紵”是以麻、紵、菅三者并举,这三者都是当时的衣着原料,并举的形式,就说明三种东西功用同而性状异,如陈风衡门篇:“岂无食鱼,必河之鲂......岂无食鱼,必河之鲤”。鲂、鲤同为供食用的鱼,但鲂不同于鲤,可见紵和麻有别。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蔬》“紵”亦麻也。公元1800年前后九彀麻巧:“而诗沤紵与沤麻亦言,紵实麻类”。说明紵和大麻同类,但非大麻,紵就是苎。 因此,我们应该认为诗经中的“紵”就是后来的“苎”字,此两者是古今字,都是指苎麻。

中国苎麻产区分布的变迁,古代黄河流域苎麻生产,尚书夏书禹贡说:“淮海惟扬州......厥篚织贝。”又说:“荆河惟豫州。...厥贡漆、巢、桸、紵。”孔安国传:“织,细紵。”孔颖态疏:“扬州,紵之所出;此物又以篚盛之,为衣服之用,知是细紵,谓细紵布也。”据禹贡所述,苎麻的分布,在扬、豫两州。扬州大抵指淮河以南的沿海地带,西面包括鄱阳湖在内。豫州大抵指河南的黄河以南的部分。又诗经陈风中有“紵”字,陈在古豫州之界,宛丘之侧“(陵德明音义)亦在河南境内,玄扈先生称的中土即在此,不过《夏书》是记述夏代的史实,《诗经》主要是周代的人民诗歌,在朝代上有前后,但《尚书》内中伪作很多,禹贡九洲就难以置信,《诗经》资料可靠性胜于《尚书》。
从《诗经》等资料看来,可以说当时黄河流域已有苎麻生产:
第一、诗中的”紵“,即为古代人民用作讴歌资料,一定是人民极其熟悉的事实,如果没有苎麻生产,又怎会讴歌出来?
第二、周礼地官司徒下篇:“凡葛征草贡之材于泽农,以当邦赋之政令。”郑云注:“草贡出泽、顷、紵之属,可缉绩者。”苎麻列于被徽之列,即作为赋税项目之一,当时一定有生产,是无疑义的,周代主要政治活动地区在黄河流域,说明先秦时代黄河流域是有苎麻生产。
自汉人以后,黄河流域的苎麻生产,仍在逐渐增加,从一些资料看出,紵在汉初就已为广大劳动人民衣着原料。因此,苎麻的栽培无疑地因需要增加,栽培面积也随之扩大。
三国时代(公元3世纪)吴国人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蔬》中解评说:“紵亦麻也,种生由外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岁种也。”
西晋以后,北中国遭受西北各民族的蹂躏,整个局面陷于混乱状态,在灾段时期,北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和摧残,无疑地农业也大大受到破坏,苎麻生产也随时之衰退。
六朝以后,苎麻在南方得到发展,在长江流域逐渐形成为主要产区,至清代产苎麻的著名地区,即在今日的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据《植物名实图巧》:“江西、安庆、宁国、池州山地多有苎。要以江西、湖南及闽、粤为盛。江西之抚州、建昌、宁都、广信、赣州、袁州、南安苎最饶。......湖南则以济阳、湘乡、修县、茶陵、礼陵皆麻乡。”
经过历史变迁,时至今日,中国苎麻的分布,主要在北纬19º——35º之间,主要产区是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它徽、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竺省,其中以湖南、四川、江西、湖北四省为中国四大主产区,其中又以湖南滨湖麻区苎麻产量最高,而以江西丘陵麻区生产苎麻质量最好。